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家湾留下的老房子(散文)

(2022-03-17 14:05:33)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方家湾留下的老房子(散文)

                                 庞良君


到村湾去看老房子,是对流逝岁月的一次回访。
驱车从汉鄂高速黄石市站口出来,右行,再弯道右行,片刻便到了黄石城郭旁的王边村方家湾。因为这方家湾距离黄石市区极近,当时就有把这地方误以为是黄石市地盘的错觉,其实,这方家湾所在的王边村,还属于与黄石市相邻的鄂州市汀祖镇管辖。而在上世纪一九五六年以前的一段时期,鄂州市的前身老鄂城均属老大冶专区管的范围。依当年老大冶的区域,民间就有全大冶最有名、风水最看好的“三间半屋基”的说法,“三间”屋基的具体所在指的是今大冶市的刘仁八湾,今鄂州市汀祖镇的刘思忠湾、花湖镇的阮家湾,而“半”屋基的具体所在则是这汀祖镇王边村的方家湾。可见,这几处的老房子在当年是有影响力的老房子。

走进方家湾,就见到了一碧水如镜的池塘,民居却依周边山势而建,井然有序,一些老樟树、朴树、橘树,一些竹林,一些庭院小菜园,与之相映成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像一幅幅江南乡村风俗画。被称为老大冶“三间半屋基”的那个“半屋基”的老房子,就在池塘左上方约百米的方位,门前面水,背后倚山,即便历经了栉风沐雨的岁月沧桑,却仍然坚挺延续着独有的古色古香。这老房子的本家主人方恒定后裔方征全,按照预约早早地在老房子门口等候着我们,他也年且七十,早年参过军,复员回乡后做过村干部,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可称得上是新时代方家湾的乡贤人物。经方征全满腔热忱的介绍,才得知这老房子和老房主方恒定建造这房屋的一些来龙去脉。这徽派老房子建于清乾隆晚期,已距今有三百余年,眼下人去房空,门可罗雀。从大厅看起,内空宽阔,天井敞亮,两侧墙朵高置雕梁画栋,中堂背后厅房雅致,连通厢房,房又套房,尽显大户人家阔绰,只是天长日久,少许青墙黑瓦已受风雨侵蚀,渐渐依稀变形出现裂变。这房屋占地,约有五百余平方米,这在当年的乡村已经是富豪得令人眼馋的了。追溯三百余年前的方恒定是何许人,方征全告诉我,这方恒定生于康熙十九年,即一六八零年,自幼喜习诗书,学问渊博,且过目成诵,本来他和普天下读书人一样,都期求功名,却时运不济,蹊试不顺,也就放弃了谋取仕途之道的梦想。

此路不通走彼路,方恒定便只身出门,选择了外出经商。经过商海几年搏击,方恒定财运倒好,日积月累,也就积攒了较为丰硕的财富,他回到方家湾,就开始谋划起买地建房,后来又逐步买田置地,进而又逐步盘活自己的资本,不断“滚雪球”,购置田地渐渐遍布到大冶、武昌等诸多地方,乃至每年一到收租交课之季,还要组织一支队伍分别骑马驱车去清收年租或交课。这在当年绝对是一个有实力的“地主”,若在当今一定会被作为发家致富的“能人”。方恒定家业兴旺,人丁也兴旺,生有三子,长子盛年,次子昌年,季子景年,名字也都叫得兴旺。因为家业殷实,他还分别为三个儿子设计建造了三幢青砖、灰瓦、马头墙的房子,连起来面积达几千平方米,堪称一个徽派建筑群。其室内堂屋均为四不见壁的结构,内层为砖墙,外层则为木质鼓皮,每幢大厅均建有天井,房内还设计有亮斗。

可惜,这样一群老房子,维系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却渐渐被拆除或被改变了原状。追溯方恒定的后代子孙,也就了解到有部分后来从富庶之家走向了衰败,有的因穷困将所置房产卖给了外人。而今到方家湾来看的,就仅剩了这五百余平方米老房子。所幸当年的老房子没有全部拆除,房屋里面还有不少栩栩如生的木雕、石雕等原真老物件,让人走进来,还可以感受到当年的富庶之家给我们留下的人间烟火气。当然,这样的局面,也使我联想到古人云“富不过三代”的逆耳之言,诸如我所到过位于杭州的胡雪岩故居、山西的王家大院等,人在身临其境看了这些老房子后,都会生发出深深的感触,即便像方恒定发家后为子孙营造如此的“栋宇云连”,也不能永葆子子孙孙都能保住荣华富贵,用当今的话来说,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一代人的劳动创造,还要靠下代人传好接力棒,还要靠子孙珍惜和传承发扬,否则,就会时过境迁,需要后人从头再来。难能可贵的是,方恒定的后代里,大多成了有作为的读书人,不少淡泊钱财,志在诗书,爱上文墨,有的学富五车,四海为家,成为文人学士,有的修心养性,甘为民众衣食父母,爱民如身,成为百姓钦佩的地方廉官,也有的乐善好施,愿散千金之产,即便致以家道中落,也无怨无悔,这也应了人各有志的人生选择。据传,在方恒定的第七世孙中,有一个叫方子宣的,诗文功底颇深,每遇他人急难,他都毫不吝惜,主动解囊相助,家里原有万贯家财,渐渐被施舍一空,民国二十一年修谱牒就曾刊载了一则《守贫吟》,表白其人行善施德的人生志趣,多少年来,方子宣身后一直被当地人敬重和感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印记。一处村湾老房子,留了下来,也就留下了一处村湾的乡愁和老故事。在方家湾,从方恒定的老房子走了出来,感受了三百余年岁月散发的古色古香,方恒定的背影早已远去,方恒定的老房子却还在这里栖息了厚厚的岁月光影;行走在门外的巷道上,远远近近的油菜花香扑鼻而来,那些在寒冬里睡够了的雀鸟,醒了之后,又开始在俨然屋舍和茂林修竹处舞动了起来,洋溢着当今方家湾的浓浓春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