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鄂东南波光粼粼的梁子湖水乡,驱车进湘西张家界那一群群莽莽大山,虽一路颠簸,但目光却象翻阅了一部由渔歌对答与林间鸟唱融为一体山水相接的长长的画卷。渐近湘西时,倚窗而望,远远近近的山寨,依稀点缀在那静静而秀美的山腰山脚;弯弯的山径宛若彩带,在峰回路转间时现时隐,牢牢地系住了我的一双灼热的视线,也系住了湘西父老乡亲这一片生生不息、圣洁美丽而充满神奇的家园。
迎面一阵清风和凉气,行车终于在山洼一座小山庄前嘎然而止。
“郎从那门前过哟,
妹在那家中坐哟,
泡碗香茶呀衣支哟喂,
给郎喝哟,
…………”
一位朴素大方的土家妹子,以一曲动人的山歌,在川流不息的人河中荡漾着。
美丽的湘西,就这样向我展开了她浓缩激情的扉页。匆匆而来,一路风尘仆仆,不觉到此驻足,整个身子骨仿佛被眼前这纤尘不染、幽静如水的无边林海所清洗过了的一样,顿感轻松。
夜幕降临时,我们在附近一处酒家用餐后,便下榻山庄打点了一下简单的行装。不多久,同行的几位朋友因为疲惫之故很快便安卧入眠,而我却怎么也难进入甜甜的梦乡,一个人静悄悄地溜出山庄。幽静的山谷里,此刻没有明月,只有几处莫名的地方喷出了温暖的灯光,却无法解说这夜色中的峭壁绝岩、奇峰怪石铸造的“幽、野、神、奇、秀”,更解说不清沉甸甸、乐悠悠、滚烫烫的湘西风情。我想,在二十多年前这处还人迹罕至的谷地里散步是多么的不易!如今,我欣慰而来被她温馨的胸怀所接纳,倍感一种淳厚的民风与乡情在缓缓对接和殷殷交融。我在匆忙的人生中,我曾涉足过天南地北的许多秀山丽水,然而,湘西的这群莽莽大山,却无数次牵扯着我心空里振翅欲飞的小鸟。
接下来的几日,先后尽情兴地浪迹在黄石寨、腰子寨、金鞭溪、索溪峪、黄龙洞等多个景点,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亲身饱览了武陵源神奇峻峭的砂岩峰林、奥秘莫测的深谷幽境、艳丽多姿的岩溶洞窟、清澈幽静的溪涧流泉、古老幽深的原始森林。在湘西妹子甜甜的歌声里,在湘西汉子快活的吆喝声中,漫山遍野流溢出湘西人独特而明亮的个性。人在画中,画在歌中,歌在山中,山在心中,我深深感到了久居喧闹的街市所积淀的狭隘世故和精神负荷,似乎在这块曾被世人遗忘的版图上得到了融化和释放,浑浊的,渐渐变得清澈;模糊的,依稀透明;阻隔的,悄然畅通……是啊,这漫山遍野的参天林木,音色清脆的飞鸟群落,棱角分明的岩峰峭壁,岂只是组合构建了景区一般意义上的雄奇深邃?她分明是湘西一代代父老乡亲在岁月长河中珍藏的一幅永不褪色的绘画,是瑰丽祖国版图上向世人坦然展示的一页风雕雨琢的神奇的历史。
来时匆匆,去时也匆匆。离开湘西这群莽莽大山时,还是岩峰边三星打横、村寨里山鸡鸣更的时辰。但在起伏的山径上,倚着车窗,借着车灯,依稀可见勤劳的湘西人奔忙的背影,依稀可听山里三五成群的学童一步一步向学校赶路时发出的快乐而稚嫩的笑语声。路弯弯的,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有些曲折和遥远,然而,这路,始终义无反顾地延伸着,从山里到山外……
【已刊载于2004年第2期《当代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