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老舍小说创作的幽默特色

(2010-05-11 15:17:48)
标签:

老舍

小说

幽默

风格

文化

    http://t3.baidu.com/it/u=3622496166,4229492556&fm=0&gp=0.jpg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所体现的幽默特色更是独树一帜,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主要方面。郭沫若曾用“寸楷含幽默,片言震聩聋”的诗句盛赞老舍小说的幽默的艺术魅力,曹禺也说:“他的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那么我们的老舍先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1]老舍先生43年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老舍对幽默的理解与运用的变化:从最初的纯粹幽默,逗人一乐,到后来用幽默形式表达严肃主题,幽默中带着辛酸与讽刺。可以说,老舍的幽默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老舍也被誉为是一代语言大师和幽默大师。但是,老舍的幽默不同于鲁迅、张天翼、赵树理等几位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幽默大师。那么,老舍小说中所体现的幽默特色是怎样的呢?下面仅从这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口语化,世俗化”的语言

无论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还是中短篇小说,都透着一种让人生笑不止的幽默,而这种幽默的艺术技巧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幽默诙谐上。老舍在《什么是幽默?》一文中谈到:“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幽默的作家必是极会掌握语言文字学的作家,他必须写得俏皮,活泼,精辟。

    老舍始终把文学语言的清楚明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晦涩是致命伤,小说的文字须于清浅中取得描写的力量。”“先求清楚,想得周密,写得明白;能清楚而天才不足以创造出特异的风格,仍不失为清楚;不能清楚,便一切无望。因此,他主张:“我们要求怎样写怎样说,书面与口语一致”“我希望将来每个人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文章,这是我的应有的理想。可见,老舍把“口语化”作为小说创作的一个标准。他将“口语化”与“语言清楚明了”同时呈现给读者,这就要求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有十分清楚地把握,而他所熟悉的北平的风土人情和中下层人民,乃至三教九流,自然成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北京的下层劳动人民如:巡警、医生、人力车夫、普通职员等都作为了老舍先生的写作重点。通过老舍先生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将口语化、世俗化的语言进行适当加工之后,生活中可笑之事便以幽默的表达效果呈现给读者。在《骆驼祥子》中,口语词汇相当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使语言表达在准确,亲切之余,增添了一份新鲜与独特。如:

A.    就是对那些花儿,似乎也没心程去动。(“心程”本应是“心肠”,指“心思”)

B.     这需要眼光,手段,小心,泼辣,好不至都放了鹰。(“放了鹰”,放出去收不回来,多用于放债。

C.      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好儿,······(“犯牛脖子”,故意怄气,闹别扭。

在《二马》中,对温都母女的描写是这样的:

“温都姑娘和她母亲站到一块儿,她要高出一头来,那双大脚和她母亲又尖又瘦的脚比起来,她们娘儿们好像不是一家人,因为要显得脚小她老买比脚小一号的皮鞋系上带儿,脚面上凸出两个小肉馒头。母亲走道好像小鸡啄米儿似的,一逗一逗的好看,女儿走起道儿来冬冬山响,连脸蛋上的肉都震得一哆嗦一哆嗦的。

    老舍 用口语描绘母女二人的形象,语言俗白,但又不落俗套,既能独辟蹊,又新鲜独特;既不缺乏真实又让读者体味到其中的乐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四世同堂》中,这样的语言也很多,如:“一扑纳心”(死心塌地地跟随人),“窄别”(屋子小没地方),“毛咕”(相容心里害怕),“瞎摸和眼”(指眼神不好)等语言让读者感到新鲜又熟悉,不需要刻意去幽默,幽默的气氛已经通过这些语言传递到了读者心里。http://t1.baidu.com/it/u=908015583,524735721&fm=0&gp=0.jpg

二、多用比喻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有着对语言极强的驾驭能力,其中,善用修辞就是他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而相比之下,“比喻”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在老舍的小说中的到了充分的运用。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比喻能起到很好的幽默效果。因为老舍对比喻的要求是:“首先宜求恰当,还有再求精彩。”他主张“要用”、“慎用”、“最好不用” 那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比喻必定是经过老舍先生去粗取精,精挑细选之后的妙语。

为了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老舍常常将两样极不相干的事物拉拢到一块儿,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以显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在《月牙儿》中,为了形容锅里一点粥也没有,用了这样一句比喻:“我们的锅里有时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很难让人想象,锅的干净和寡妇有什么关联?但细细品味,会让读者觉得这样的比喻极其精妙,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辛既形象又贴切,引人发笑又意味深长。

《柳家大院》里对小王媳妇的描写:“小王娶了媳妇,比他小着十岁,长得像搁陈了的窝窝头,一脑袋黄毛,永远不乐,一挨揍就哭,还是不断挨揍。将黄毛脑袋比喻成“搁陈了的窝窝头”,让人禁不住发笑。 但“窝窝头”因打破一只[2]碗而上吊,尸身上竟没有一条好裤子时,这“好笑”也就变成一种同情、怜悯和心酸。

    老舍的幽默性比喻就像一个百味瓶,除了让人在发笑之余产生怜悯之外,也让人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讽刺、调侃意味。在这类带有讽刺性的比喻中,幽默的语言特色更加鲜明,独特。如:

A.              监督的绿脸上满跳起更绿的筋,像一张不甚体面的矮瓜叶似的。(《牛老爷的痰盂》)

B. 做老爷的要空着手儿来,满堂满馅的去,就好像刚惊蛰后的臭虫,来的时候是两张皮,一会儿就变成肚大腰圆,满兜儿血。(《我这一辈子》)

这样的比喻充满幽默情趣而又有极强的讽刺意味。A句是比喻牛监督生气时的表情,他生气是因为科长没有按他的意思在汽车上装一个痰盂,这样的比喻把监督耍官威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让读者感到轻松幽默。B句中把老爷比喻成“刚惊蛰后的臭虫”,赤裸裸地揭露了做老爷的欺压百姓,搜刮民脂的寄生虫本性。

当然,还有一些比喻只为搏人一笑,以活跃文字。如:《二马》中描绘那位英国老太太:“老太太开始向前走,小短腿象刚孵出来的小鸭子的;走的时候,脸上的肉一哆嗦一哆嗦的动,好像冻天吃的鱼冻儿。[3]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