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必情人节

(2013-02-08 16:36:55)
标签:

情人节

情人

有情人

文化

    马上又到西方的情人节了,所谓“情人节”,(英文:Valentine's Day),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St. Valentine's Day),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和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在中国,七夕节就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但是却没法和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相比。不过在大肆宣扬情人节之后,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 “情人节”的真谛,又有几个人真正理解 “情人”的真是含义?

有关情人节的来历“互动百科”上有下面几个说法:

    说法一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战场。一名叫瓦伦丁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伦丁神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为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就把2月14日这一天称为Valentine's Day 

    说法二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说法三

   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说法四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情人。男子会在衣袖上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说法五

   传说以前在英国,所有雀鸟都会在2月14日交配求偶,如黑鸟、山鹑等。所以,人类认为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2月14日选伴侣。

    最早的情人节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瓦伦丁情人节是在十五世纪早期。法国的奥尔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流传下来的大约有60首。

    最早的情人节礼物

    用鲜花做瓦伦丁节的信物在大约两百年后出现。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个女儿在2月14日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选中她做情人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 于是第一次出现了赠送玫瑰和心形糖果的例子。情人节从此成形,成为“爱的纪念日”,同时法国也成了令情侣们向往的“浪漫之都”。每到这天,小伙子们就要将象征爱情的玫瑰花献给心仪的姑娘,而姑娘们就会准备好心形的糖果送给她们的心上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情人节的源头,情人是专指未婚情侣;玫瑰花不过是情人们信手掂来的是一支,既娇艳又独特,更有自然的气息;情人节是象征,是浪漫,是有情人浪漫相聚的日子。

    再说说“情人”。

    一、“情人”的英文表达。在英语中表示“情人”的单词,比较常用的有“valentine”和“lover”。但是 “valentine”中将“情人”和“心爱的人”放在一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而“lover”还有“爱人,情侣”的解释,并且强调“情人(不是‘爱人’)”,显然有一点贬义的意味,所以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英文书名为LOVER OF CHARILE或者Lady Chatterley's Lover。由此也可以证明最早情人节中的“情人”主要是指 “情侣”,是“心爱的人”,不是“爱人”。因此“情人节”的英文是“Valentine's Day”而不是“Lover Day”。

    二、针对“情人”,“互动百科”上有如下解释:

    1)基本解释:1.感情深厚的友人。 2.恋人。
  3)现代意义的情人。因为感情发生性关系,却没成为法定配偶,他们之间互称情人。现在所称的情人,一般指婚外性伴侣。

    三、2002年9月“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一书对情人的解释如下:

    情人——(1)恋人:相爱中的男女。

            (2)西方的情人,指未结婚而相爱的人。

            (3)中国目前的情人,多指情妇、情夫。

    从上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可以确定,情人和妻子、丈夫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感觉该《辞海》中第(2)对西方情人的解释不够准确,实际上应该在“指”前加一个“多”字,“多指未结婚而相爱的人”。因为西方很多情人也包括已婚的人。如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德.雷纳尔夫人就是已婚女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就是有夫之妇;还有著名法国作家雨果,他已婚后仍和多名女子保持情人关系,其中与朱丽叶特的情史长达50年之久。

    但是在西方社会,“情人”首先是“情”,是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当然也包括性的吸引,性关系是情人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换句话说,情人是他们婚姻生活的补充,是慰藉心灵、排解忧愁、分享快乐、创造幸福的需要。虽然不被社会所提倡,但也没有强烈的反对。再者,西方社会的情人是一种纯粹的“情人”关系,当事人不承诺除了感情之外的任何额外责任,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都有自己的空间,更有自己的隐私。如果说他们还有什么承诺的话,那就是不干涉对方的隐私。

    而中国目前的情人,《辞海》解释的比较准确,“多指情妇、情夫”;更符合“互动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以感情为基础并保持性关系的除夫妻之外的男女,有较大的贬义色彩,因此实在不是一种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根据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了这样的关系首先就是不道德的,对父母、夫妻、孩子、家庭都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更不必提那些打着“情人”的名义,做着钱权交易,纯粹为了追逐利益和刺激的不正当关系。

    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还是不要去宣扬、去追求什么“情人”,中国的大地上没有他们生存的土壤,那也不是什么光彩的称谓;至于“情人节”,只要是真心相爱的有情人,又何必在乎哪一天是“情人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