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十多年前的老照片

(2011-10-24 20:35:52)
标签:

随笔

    和老妈从北京回来进了家门正吃饭呢,电话响了起来,从自动报号中我们都听出是西安的郑阿姨。老妈连忙奔向电话机,我们知道这又得聊上一阵了。从她俩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我们听明白了,郑阿姨想让老妈把她们年轻时的照片翻拍几张给她寄去。 

    郑阿姨小老妈一岁,她们的友谊得追溯到六十多年前。那时她俩都是二十出头刚出校门的女学生,老妈毕业于女子国高,郑阿姨毕业于职高,她俩被同时分配到市政府的工商局,在同一个科室工作。哈尔滨解放的早,政府职员实行的是供给制,吃食堂,住宿舍。休息日年轻人就结伴去玩,或参加舞会。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也是少不得的。她们局里给局长开马车的司机(没错,是马车)拉着这些年轻人去中央大街、松花江畔,那时马车也不是随便哪都能去,但他们的马车有政府发放的小旗,相当于现在的特殊通行证,到哪都畅通无阻,很是风光。老妈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一双滑冰鞋。老妈和郑阿姨是最好的朋友,但我老妈家成分比较高,用文革的语言讲老妈是吃剥削饭长大了,我的姥姥也不是那种劳动妇女,自然持家不行,所以老妈很爱去郑阿姨家。郑阿姨的妈妈是典型的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在操持家务的百忙当中还做点小生意。老妈经常在郑阿姨家吃饭,赶上大人回了老家,还住在人家。每当老妈回忆起她们的这段青春岁月都感慨不已。后来郑阿姨调到了沈阳,并在那结了婚,由于丈夫是搞学问的,后来又随丈夫双双调到西安的某大学,丈夫是教授,郑阿姨搞行政,直至退休。

    老妈和郑阿姨的关系一直没有断,那些年是靠通信,现在多靠通电话。每年春节通个话自然是必须的,但还是能如期收到郑阿姨手写的明信片。我虽然只是在郑阿姨来哈尔滨时见过几次,但对郑阿姨一点也不陌生。更巧的是郑阿姨的女儿郑炜在八几年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的研究生,并一直读到博士。这期间郑炜和她的同学小苏结婚了。郑炜一点没嫌弃小苏的农村家庭,和小苏一起还尽量担负着他弟妹上大学的费用,他们结婚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裸婚,蜗居在分配的十几米的宿舍中。后来女儿出生了,长得极其可爱,总爱鼓着小嘴,故起小名叫嘟嘟。嘟嘟一直由郑阿姨带大,直到嘟嘟上中学了,才赶去美国和父母团聚,这是后话。   

    郑炜在哈尔滨的几年中和我也多有联系,在小苏先去美国留学期间我还在郑炜那住过几天。他们的两件事给我印象深刻,一是包饺子,为了面和馅精确匹配,他们把所有的面擀成皮儿,整齐排列在擦干净的桌子上,然后将经过千辛万苦弄好的馅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张皮儿上。还有一件是郑炜在街头书摊买来一本《廊桥遗梦》,开始看才发现是盗版的。她看书的方法是左手拿书,右手拿笔,把每个错别字都一一纠正过来。无奈,那时的盗版书错太多,看了十几页作罢,将书投入垃圾桶。那时挺时兴下海做生意,我俩聊到这个问题,她撇撇嘴,说了句“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她们一家在美国生活的非常好。

    郑阿姨现在身体不是太好,毕竟八十几岁了。郑阿姨说越老越爱回忆往事,特别想要那时的照片。我不敢怠慢,将老妈找出的几张照片翻拍了,年头太久不是很清楚,但郑阿姨看到这些照片一定会高兴的。

   

http://s6/middle/679967a8gb00ae08d27c5&690
    左:据老妈回忆这应该是48年的夏天,看那时的年轻人也很有朝气呀。两位女士上为老妈,下为郑阿姨

    中:那时没有卖游泳衣的,这所谓的游泳衣都是姑娘们自己做的

    右: 老妈(右)和郑阿姨


 


       另据新华社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满天星河政健身会馆举行的秋季游泳比赛中,孺子牛参与的第一

       小组勇夺亚军!孺子牛这种已经老,不服老,身略残,志更坚的精神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