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故事

标签:
随笔 |
前几天看闾丘露薇的博客,其中一篇博客后附了一个连接,那是一个叫《幼儿园》的纪录片,她的用意是想说明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存在问题的。半个多小时的片子一口气就看完了,就是对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活动和孩子们之间交往的白描。片子拍得相当有水准,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只在片头赫然打出一句: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令我始料不及的是看到最后,眼睛有些湿润,两行眼泪竟悄悄滑落下来。我赶紧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我在幼儿园的毕业照,是啊,我对幼儿园的零星记忆早已被岁月的冲刷沉积在了记忆的最深处,看着那一个个雅气的娃娃脸时,沉睡的记忆竟一下子鲜活起来。
从毕业照是64年推断,我应是61年入的幼儿园。61年国家还处于困难时期,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家家几乎都是几个小孩子,别说上幼儿园,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呢。我算幸运,爸妈都在市人委工作,之前我就在市人委托儿所(现哈一中旁的市政府第三幼儿园),所以到了4岁就顺理成章进了市人委第一幼儿园。那时幼儿园全部是整托,和老师、小朋友朝夕相处,许多当年的情景现在想起来依然清晰。早餐多是喝牛奶吃烤糕,阿姨把盛在铝合金桶里的牛奶一勺勺分到小朋友的碗里,满屋都弥漫着奶香。烤糕是上下都带嘎巴的,只是下面的那层要厚些,火烤得大些。烤糕带点黄色,现在想来应该是参入了玉米面吧,很好吃。洗澡和片子里的情节差不多,不管男孩女孩,都在一起洗,还记得被阿姨拽住,摁在喷头下很难受的滋味。洗完澡,好事就来了,小朋友全部都只穿白色的小短裤,头戴白色的小太阳帽,在院子里用木板搭起的大平台上晒太阳。老师的哨音就是口令,统一翻身,晒完前面晒后面。这时若有蜻蜓飞过,小朋友们会一起喊:蜻蜓蜻蜓落落,我给你板凳坐坐。如果正赶上有一架飞机划过蓝天,小朋友们就争着说自己的爸爸坐在上面。还记得那时小朋友轮流做值日生,负责洗所有小朋友的手绢,有一次我做值日生,已经很晚了,小朋友都在寝室睡了,寝室门开着,夜班阿姨坐在门口手里打着毛衣,走廊灯光昏暗,我在不远处的水房里一个人默默地洗着一堆小手绢。虽然当时的情景还记得特别清楚,但当时是个什么心情已不记得了,应该不是什么愉悦的心情吧。
非常巧的是我们6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上小学又在同一个班,多少年来我们经常回忆起在幼儿园时老师喜欢谁,谁当年有个什么外号等等趣事。为了寻找儿时的记忆,我们还回去过一次,看到幼儿园里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亲切的要命。
当我的孩子从和我同一个托儿所毕业后也面临着幼儿园的选择,送她进我毕业的市政府第一幼儿园是我最大愿望,但当时我们夫妇工作单位并不属于市政府系统,要进太难进了。当时我老爸得了癌症,并已到了最后的时刻,组织上再三问有什么要求,老爸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把我的小外孙女送进咱市政府一幼吧。就这样我女儿才进了市政府第一幼儿园。
入园第一天,我并不急着报到,而是牵着她的小手在园里四处走走。幼儿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盖了新楼,但也有许多当年的痕迹。园中央有个喷泉池子,还在;池子里几个水泥雕塑的荷花、小青蛙,还在,一如二十几年前的样子,看着亲切死了。送孩子进教室,居然是我当年呆过的教室,更巧的是她们班的班任李老师就是我当年班上的阿姨。(就是照片最上一排左数第三位,那时李老师还是姑娘,梳着两条大辫子。她还教过我姐家的孩子。她爱人是市话剧院的著名编剧。李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偶尔在街上遇到,那个亲呀。)
幼儿园还是整托制,但已经可以在周三的晚上接孩子回家住一晚上了。不管工作多忙,周三我一定接孩子回家的。我不忍心让孩子看到小朋友一个个被爸爸妈妈接走而自己回不了家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话不假,我女儿在幼儿园虽属聪明伶俐,但淘气也是花样翻新的高手,老师是即爱又气。每次去接孩子不冲上来几个小朋友告状我就知足死了。这些咱都按下不表,单说我女儿曾做出的一件轰动整个幼儿园的壮举。那是87年5月的一个傍晚,估计是女儿又淘气了,被值晚班的张老师弄到走廊罚站。结果女儿没有老老实实地在那挨罚,而是跑出了宿舍楼,穿过院子,又躲过看幼儿园大门老头的眼睛跑出幼儿园,一路狂奔着跑回了家。糟糕的是家里没人,孩子这才在家门口大哭起来,估计那哭声应该是撕心裂肺吧,整个单元都听到了,隔着一层楼的邻居大姐姐正好是幼师,哄着我女儿去了她家。当时并没有手机,也联系不上我们,等我们回来才知道发生的一切。孩子惊恐未定的表情还在,扑到我怀里又大哭起来。我也忍不住哭了,这太危险了:幼儿园所在位置是南岗博物馆旁的满洲里街上,我家当时在道里儿童电影院附近,从幼儿园到我家是必经火车站的,那地方多乱,过马路多难,而女儿当时还在小班,还有两个月才过5周岁生日呢,太小了。稍稍冷静下来,我马上想到老师发现丢了孩子会急死的,也许正满幼儿园找呢。我马上坐车赶到幼儿园,令我想不到的是张老师已经忘了走廊上还应有一个被她罚站的孩子,当然她也没意识到丢了个孩子!第二天,这件事被别的老师捅到了园长那,园长向我们家长道了歉,并扣了张老师和门卫的奖金。这件事在幼儿园引起了轰动,别的班老师都跑来看什么样的小屁孩有这么大的胆量,因为多少年来小班孩子偷跑回家的事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家长听说此事也都打听着来看是个什么样的小丫头。我女儿那阵用名噪一时形容很恰当呢。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妙了,孩子只要在张老师手里就没好果子吃了。那时电视里演一个动画片叫《克塞号》,在晚上睡觉前张老师只把她认为表现好的孩子叫去看电视,所谓表现不好的只能老老实实躺在床上望房顶。我女儿太想看动画片了,往死里表现好,可张老师就是不让她看,女儿只好躺在床上,使劲竖起耳朵听外面电视的声音。这是多年以后孩子才学给我的,我听了心里很难过。
好了,好了,不提不开心的事了,讲起幼儿园,我和女儿都感谢市政府第一幼儿园呢。它让我们受到了那么好的教育,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美好回忆。02年夏天女儿考上了大学,就要去北京读书了,可能她已意识到这一走以后哈尔滨对她来说就是家乡的概念了,她总是寻寻觅觅地要做点什么。一天她回来对我说,今天做了两件事挺有意义:一件是找到街上的义务献血车,献了400毫升的血(正常应献200毫升,抽血的医生夸她的血好,她就来劲了,我虽心疼,但更欣慰);一件是回到了市政府第一幼儿园,又去坐坐儿时的滑梯、转椅,还和正在园里玩的小朋友照了相。我特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离开幼儿园多少年了,我还梦见过幼儿园的情景,想起幼儿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亲切温暖的。是啊,当我们老的没了牙,走不动路,躺在摇椅上慢慢回味自己的人生之路时,带给我们无忧无虑快乐童年的幼儿园时光一定是最纯洁、最美好的一段时光。http://s7/middle/679967a8g8cd237d83276&690
(您问哪个是我?别在漂亮妞里找,在丑丫头里使劲猜就差不多了。)
下面就是纪录片《幼儿园》的连接,如果您上过幼儿园,如果您的孩子上过幼儿园,如果您孩子的孩子上过幼儿园,您就拿出半个小时看看吧,这里一定会找到您熟悉的影子。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zNTk2MDQ=/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