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些年,有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读不起书而辍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因为没有取得更高的学历而对前途与发展感到困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因为文化素质不够而不能胜任技术工作,而一部分有学历的学生又不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像这样的情况,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以高学历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是否合适?
从学历的获得过程而言,学历只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知识是否有储备或是否受到相应教育的反映,并不能表明这个人实践力到底是高亦或还是低。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模式、方法以及知识的新旧程度等方面有天壤之别,其核心之一就是实践力的锻造。某个人在参加工作前,能够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固然重要。不过,社会是动态变化的,书本上的知识跟实际的情况往往有区别,假如暂时没有条件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提升,也不失为一种走上成功的途径,而不是非得要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才是“真理”。
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换句话说,学历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力上进行平衡与取舍。种地的人不一定专业技术研究,能走砖盖房的人不一定懂得建筑学。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实践与知识创新形成了融合发展的趋势,借助技术的伟力,工作的效率被成百上千的提升。所以,如果没学历,那就积极提升实践力,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