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个培养坚毅精神的好方法

(2015-09-30 07:38:27)


责编导语

  今年,美国最时髦的教育理念非“Grit(坚毅)”莫属。父母应该怎样塑造孩子坚毅的性格,Angela Duckworth教授提出几个行之有效的塑造坚毅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https://mmbiz.qlogo.cn/mmbiz/eF76gzFcRjic0rlnDnibme7jrx1zEBGj7DB6IVtOLUfbJOpmFox8GXGiaNOticC55GYXUrYCElCFl0VZcBojkfaPMQ/0?wx_fmt=jpeg


1

一起聊聊


     给孩子做一个坚毅测试(具体测试见文章最后),还可以一起观看Angela Duckworth的TED演讲视频。一起谈论下什么是坚毅,鼓励孩子树立培养坚毅的决心。

 

2

分享案例


      分享拥有坚毅精神的人们的案例,比如美国很多老师会给孩子们分享John Foppe的视频(注:视频在美国亚马逊可购买),John Foppe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张海迪,他天生没有双臂,凭借双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成为大学的荣誉学生、自己开车、当上了心理学家。

      这样的案例会让孩子知道“生命本身就不容易,好运气往往只是幻觉”。

3

多多“冒险”


     培养坚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激情的源泉”——哪些目标能够激励他,点亮他?所以,不妨多让孩子置身于充满新鲜事物的世界中,这能不断的保持他们的好奇和活力

4

成长型心态


      培养孩子坚毅的最好方法是帮助他们建立“成长型心态”。“成长型心态”是一种信念——即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而提升。

      当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大脑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成长,他们在失败的时候就更会愿意坚持下去;当孩子亲历了通过专注做事和付出努力来取得进步,他们就会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坚毅性格。

5

表扬其努力


      想要培养出有坚毅性格的孩子,在表扬他们的时候,就不能夸奖他们的聪明和出色,而是要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感到痛苦时坚持到底。

6

值得经历的困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们发现——在很多案例中,任务的难度越高,完成任务的人就会表现就越好。他们试图判断出哪些等级的困难是“合适的、理想的”,即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表现的、“值得经历的”困难。

      而一旦孩子了解了这种“值得经历的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放弃,更加斗志昂扬。

7

营造环境


      没有人为完成了一个简单任务而手舞足蹈地庆祝,我们为冠军和赢家鼓掌,是因为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作为家长来说,不要错误地让孩子认为简单的事情才是迷人的、有趣的。而应该为他们营造培育坚毅个性的环境,比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室外活动,在学习上对孩子们严格要求。

8

来点鸡汤


      当情况越来越艰难,难到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就换个思路。可以找一些短句、座右铭等“心灵鸡汤”,以激励起他们坚持到底的勇气。

9

给多时间


      家长要知道和培养任何美好的品质和技能一样,培养坚毅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2010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1961年,美国大学生每周课外学习的时间有24个小时;1981年,这个数字跌到了20小时;到了2003年,每周课外学习时间仅剩14个小时了。

      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努力工作,那么很明显,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会少得多。

10

坚持与放弃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坚持,不是任何时候你都需要保持坚毅。有些时候,学会放弃或者换个方向努力,也许能够更加丰富你的人生。孩子们需要了解到——在哪些情况下他们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可以放弃。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文章来源:爸爸真棒微信平台


CPPA新闻中心

终审:魏凤英

责编:邹敏

CPPA新闻中心总顾问:  彭凯平

主编: 王薇华

https://mmbiz.qlogo.cn/mmbiz/eF76gzFcRj9O9svZ6QG9vtpeo5RNAO0ujOk3SIztE3FfhFAUDvFKfs0tkxh4nMGZEe0aRyic87ZYiaMGzVlYIYVA/0?wx_fmt=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