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1TChUZzy6T9U8E0QQcc&690
2014年4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来自中国心理学界的大牛们欢聚清华校园,一起讨论了推动中国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战略规划。近一年多来,我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四处奔走,广为宣传,最终筹集到了每年两百万元的研究基金,用以激励中国心理学界的老师、同学、中国教育工作者以及各方面的热心人士,从事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工作。
2015年1月,我们正式启动了该项基金的申请工作,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我们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份基金项目申请书,其研究内容覆盖多个研究领域。基金学术委员会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数百份基金项目申请进行了多轮投票筛选,最终于6月10日投票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项目申请获奖名单,以下列表为获奖基金项目的申请人姓名和课题名称:
|
姓名
|
课题名称
|
|
1
|
王垒
|
基于积极心理力量的职业及学业健康提升与干预研究
|
|
2
|
严进洪
|
体育锻炼产生情绪效益的神经机制研究
|
|
3
|
张丹
|
积极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
|
4
|
Andrew
Newberg
|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eaning-Enhancing in World
Cultural Tradition
|
|
5
|
寇彧
|
青少年的幸福倾向:成因及后果
|
|
6
|
唐杰
|
中国社交网络的积极心理大数据研究
|
|
7
|
张克俊
|
基于云基因表达式编程的音乐积极品质计算模式研究
|
|
8
|
周仁来
|
东方佛学禅修与西方正念训练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比较
|
|
9
|
张进
|
幸福企业的建立与创新
|
|
10
|
刘翔平
|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
|
|
11
|
钱小军
|
勤奋热忱的好公民--领导者积极的内隐追随作用机制研究
|
|
12
|
张镇
|
城市老年人社会网络与幸福感
|
|
13
|
姚翔
|
积极心理学与创造力培训
|
|
14
|
喻丰
|
积极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认同还是道德许可
|
|
15
|
訾非
|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研究
|
|
16
|
邹智敏
|
探索正念对主观福感以及人际信任影响的内在机制
|
|
17
|
贾晓明
|
服刑人员希望水平提升的干预研究
|
|
18
|
杨伊生
|
当代蒙古族幸福观研究
|
|
19
|
Gavin
Robert
Slemp
|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Factor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
|
20
|
张建卫
|
强军战略驱动下国防生心理战斗力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培养路径
|
|
21
|
张武科
|
亲社会消费中受益者一定更加幸福?出资者与受益者幸福感耦合效应的检测、分析与后效研究
|
|
22
|
倪士光
|
优势身心灵模式对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促进研究
|
|
23
|
程明明
|
历奇为本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
|
24
|
刘军
|
创业美德: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
25
|
柏阳
|
敬畏与社会压力应对
|
|
26
|
韩婷婷
|
道德相对主义的原因与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
27
|
牛亚南
|
慈悲冥想训练对健康老年人情绪调节能力的促进作用及脑机制研究
|
|
28
|
柴方圆
|
情绪与理想在审美中的作用
|
|
29
|
刘冠民
|
感恩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
|
|
30
|
李占宏
|
乐观目标的无意识激活对抑郁倾向者的“治疗”作用
|
|
31
|
苗淼
|
生命意义感对于未来取向应对的促进作用
|
|
32
|
曾光
|
道德升华感产生的亲社会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
|
33
|
王海旭
|
情绪适应能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来自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证据
|
|
34
|
宋萱
|
亲社会行为所导致的负性刻板印象:机制与应用
|
|
35
|
何瑾
|
希望思维预测大学新生学习适用的作用机制与干预效果研究
|
|
36
|
曹春梅
|
清华大学本科生抵御病患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特征研究
|
|
37
|
吕朱丽叶
|
Positive Psychlogy Blong
|
|
38
|
任志洪
|
青少年阈下抑郁的在线预防与干预系统研发及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
|
39
|
涂翠平
|
学生感知的教师创造性态度和行为对其创造力的影响
|
|
40
|
邓旭阳
|
儒家心理情景剧提升大学贫困生心理资本的研究
|
|
41
|
李敏
|
海军特种兵积极情绪提升训练的方案研究
|
|
42
|
王岩
|
乐观的认知心理机制
|
|
43
|
饶培伦
|
离退休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心里需求与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
|
44
|
高阳
|
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发生时的生理反应以及内隐和外显情绪变化
|
|
45
|
黄琳妍
|
情感与理性在儿童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
|
46
|
李梦晨
|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军人心理服务工作创新
|
|
47
|
段文杰
|
压力情境下性格优势保护并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与模型构建
|
|
48
|
田宝伟
|
大一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对数学焦虑和学业适用的中介作用研究与应用
|
|
49
|
胡月
|
生命意义感的结构、内涵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
|
50
|
李胜强
|
音乐对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影响
|
祝贺以上50名获奖人员,相信他们在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的支持下能够取得好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积极心理学乃至世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为积极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贡献无穷的力量。我们会尽快与每位获奖人员取得联系,邀请他们来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具体的领奖时间和地点我们将通过邮件或电话告知)
最后,感谢所有的基金项目申请人员,谢谢你们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捐款支持中国第一个民间心理科研基金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你们的大爱、大德、大善、大举,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