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镇“天子气”一事,发生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载,这一年秦始皇确实出行东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当时丞相李斯陪同出游。从西安出发以后,十一月到达云梦(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向九疑山方向遥祭虞舜,然后沿江而下。
到达南京附近时,从江乘渡口(一说幕府山西南,一说栖霞山附近)上岸,进入市区,然后过小丹阳,再顺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内。
秦始皇为何选择这样的东游路线?据《舆地志》记载,主要是镇压东南地域上的“天子气”。之前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告诉秦始皇,“江东(南京这边)有天子气”,秦始皇这才决定以自己的真龙天子之身,东游镇压。
据《景定建康志》(卷六)载,秦始皇在过江时,术士又望了气,并把这股天子气的详细地点,会在何时孕育出新天子,一一报告给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意思是在500年后,南京将会有新的王朝诞生。传说,这名术士是前一年去东海仙境,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自他开始,嬴姓要做万世皇帝呢。秦始皇于是在南京停了下来,让术士给金陵风水“动动手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于秦汉时期的最为著名的一桩风水事件。
“镇王气”法术一:让河流改向
秦始皇是如何镇压金陵天子气的?原来采用的是古代巫术色彩很浓的厌胜手法。根据史料和传说,其法术有三,一让河道改变流向;二鞭凿藏气大山;三易名,降低当地名望。
这也是古人所谓镇王气“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让河水改变流向,泄金陵地脉。秦淮河本名“藏龙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流经南京市区,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秦淮河的源头地有两处,东源出于句容茅山,西源出自潥水东庐山,到了江宁境内的方山埭汇合。传说水本来并不流经南京城区,秦始皇令人将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让水改向北流,穿过全城,把南京的王气冲泄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所为。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传说就是当年秦始皇断长陇之处。秦淮河也因秦始皇制造的这次风水事件,而姓“秦”。
“镇王气”法术二:鞭打灵山
秦始皇的术士为何选择在方山这个地方下手?这其中是有风水方面的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顶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玺,故称“天印山”。秦始皇泄了地气后,还恐断得不彻底,又用神鞭,抽打这座灵山,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二招法术。
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断,但鞭子挥落处不是要害,山根未断,却把方山齐腰抽断。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还有几块,较大的落到10里外,形成了今东山镇上的“土山”;较小的形成了“竹山”。
“镇王气”法术三:易名糟蹋
秦始皇凿断南京“天子气”后,为永绝后患,让人们忘记这个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为“秣陵”。秣陵是什么意思,这对南京来讲可是不太光彩的一个曾用名,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三招法术——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个成语叫“秣马厉兵”,意思是打仗前喂饱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里,就是他喂马的地方。此招甚为歹毒,人为破坏后,又让牲畜来糟蹋南京这块本有天子气的风水宝地。南宋奸相秦桧死后,其墓地也被后人拿来放马羊,以作践他。秦将秣陵置于鄣郡辖下,后有“秣陵关”、“秣陵桥”。
但是南京的帝王气根本未让秦始皇断掉,到汉时便有术士称,“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果然,此后不到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不久即迁都于南京——东吴大帝由此诞生。
再后,司马睿来到南京。当时有术士发现,东郊的蒋山上常有紫云出现,有会望气者告诉他,这是江东“犹有帝王气”。正好当时有“五马游席江,一马化为龙”的传言,公元317年,司马睿很高兴地在南京当了皇帝,开创了在南京建都时间最长的朝代——东晋。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刘子瑛老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点击可直接进入)
扫一扫,关注刘子瑛公众微信

姓名学咨询QQ:1758341601 命理学咨询QQ:1710573876
风水学咨询QQ:1876559667 咨询电话:0731-898249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