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者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收藏。与之相应,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缓慢的水平。所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是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起居调养
从生活起居上讲,要适应冬季之闭藏特征,应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饮食调养
从饮食上来讲,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的功能偏旺,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冬天宜喝黑米粥,黑色为水,冬季五行也为水。立冬之后,是养肾最佳时期,肾脏五行为水,喝黑米粥可以补肾。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精神调养
从精神上来讲,冬季应当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隐私收藏起来那样,秘而不宣。另外,冬季切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冬季晚上去健身房,大汗淋漓地锻炼是非常错误的养生方式。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冬保三暖
◆头暖
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刘子瑛老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点击可直接进入)
扫一扫,关注刘子瑛公众微信

姓名学咨询QQ:1758341601 命理学咨询QQ:1710573876
风水学咨询QQ:1876559667 咨询电话:0731-898249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