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諾曹和鄉村建設

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食性男女 |
看了題目大家會有牛頭不搭馬嘴的感覺是吧,聽我慢慢道來。
匹諾曹是18世紀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經典童話故事的主角小木偶的名字,他後來幾經磨難,變成了個活生生的男孩。他是我小時候的偶像,天天做夢就希望和他一樣,一覺醒來,腳變好了。
沒想到,最近發現一位我很佩服的上海藝術策展人葛千濤居然收集了40多個匹諾曹,太令我驚喜了,怎麽還有人比我愛得更瘋狂。原來葛千濤是收藏家,除了收藏陶藝和油畫,還鐘情於意大利翡冷翠,十幾年來幾乎每年去次意大利,在那發現了壹家世代制作匹諾曹的工作室,從此每回拜訪都不會空手而返,他與工作室的主人意大利老人成了朋友。
葛千濤在這個社會屬於另類的人,就說他在上海中心地段淮海路南昌路的物業,不是出租去賺大筆金錢,而是留著自己開工作室,部分設置為清雅的瓷藝品室,另一邊開辟成休閑的花園酒吧,三五知己的藝術知音小歇息處,成了我回上海也是很多人約友聚會的最佳地點。
除了不為錢慌,這目前的都市病,葛千濤還關註社會的自然生態,因他喜愛陽光而簡單的生活。他留意中國的鄉土文化 嚴重消逝,鄉村景象十分衰退,尤其表現在公共文化生活層面上。所以他這兩年投身距離上海七個小時車程的浙江龍泉寶溪鄉,集結了海內外十壹名知名建築師,利 用鄉村的現有資源,竹子和泥土,來進行鄉村建設。
說起龍泉寶劍大家可能知道,出產就在寶溪;寶溪是龍泉青瓷的發源地,鄉民們至今仍沿用傳統的龍窯燒制技術。為了 實施竹建築雙年展,現在葛千濤每個月會到寶溪鄉住幾天,有時他會帶上匹諾曹,不是為了解解悶,而是把這些外國的陶制工藝品給當地師傅看,讓他們學習如何局 部上釉的工藝,給龍泉青瓷的作品增添設計感,獲得新的設計方向。
用當地出產的資源來改造或是改善農村生活,是從根本上解決困境或開發項目的好方法,以前就聽到過很多人有誌於這方面工作,說得有聲有色,
,但很多年過去了,在那裏實施了?而葛千濤的想法,已在建築設計師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圖紙上的模型漸漸在當地的青山綠水中挺立起來啦。到時會有個當地人人參與了的大型的國際竹建築雙年展的呈現。
把自己的愛好和知識,運用於社會的需要,沒有比這樣的生活更令人向往的了。下次回上海,一定零距離觀察偶像和偶像致力於的工作,啊?問誰是偶像,皮諾曹還是葛千濤?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