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乱中走进聂公馆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上海记忆 |
《代序:我父亲韋万海的制衣手艺高超(俗称高极裁缝师傅)解放前去了上海,最初开设一家有六,七个工人的”裁缝店“,后因內战店铺关闭而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那时他的生计是靠一些有钱人家请他到家里去制衣,他和聂家非常熟,成了他们的“家庭制衣师”(聂家有一房间专供他做衣和住宿)。1948年底我12岁,为了躲避内战跟随亲戚逃难,離开扬州乡下,投奔在上海的父亲。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我写这段回忆,仍用当年我叫惯的老称呼:老爷,太太,少爷等,因为这样能使我记忆更新,能更好地享受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进了二楼亭子间(父亲住的房间)就见到一位年青美丽慈祥的女士,父亲叫她太太,我也跟着叫声“太太”。
不一会太太上二楼,我听到她对小少爷(光陆)说:有一位新朋友来了,去倒杯茶啊!“
双手接过他送上的一杯好茶,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
那段时间,国军和共军在上海郊区展开激战,枪炮声不断,我和父亲能住在公馆的洋房里,感觉很安全舒服,在战乱中我还能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真要感谢老爷和太太!
在公馆住了将近一年,(老爷聂少萱,太太颜宝航,二少爷光禹,三少爷光雍,小姐光珏,小少爷光陆,)他们的大名从此永远记在我心中不会忘,这是因为他们对我的亲切,关怀,照顾。
深深感受到:我生活在当时上层社会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中有一段时间,以及之后多年和他们的交往,所以能有机会看到并学到不少,例如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好习惯,礼貌等等,这一些对我后来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也使我这个没有学历的农村孩童,经过不断的勤奋自学,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作出贡献,成为一名工程师!
我空闲感觉无聊,要求为他们做点事。他家有工人不需我这孩子帮手。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让我每天中午将小少爷吃的午饭,送到他就读的学校。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做了这微小的回报。
有一天,二少爷拉我到后门的一口水井旁,和他合影。可惜,这张照片遗失了,非常非常遗憾!
我和聂家有缘,特别是和老爷太太,就在去广东工作后,仍和他们保持联系,每次去老家杨州必定也去上海探望老人。经过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深感,聂家对我有恩!
三十年前。我和现在的聂老(光禹)在深圳聚会过。之后就”失联“了!
年越老越怀旧,多次想起那遗失的照片,启发了我:照片找不到了,照片中的人一定能找到!
第三次在上海,听从热心人的建议去了居民委员会询问,很幸运,有人知到光陆的住处并帮我联系上。于是我去他家拿到聂老在香港的电话。照片中的人终于找到了!!
”失联“三十年后,今年春节的初六,86岁的聂老和78岁的韋老在深圳喜相逢了!
我们是在上海认识的,65年后还能在深圳失联后重逢,能持续这不一般的友谊,真是可喜!
--------------------------------------------------------------------------------------------
“失联”30年的老友,今天来沙田我处回访!
聂光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