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偉大的小事——憶黃運基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国生活 |
黃運基先生走了!我沒有見過他本人,但一直敬仰他對推廣中國文學的執著。更感激他那麼關注社區事業,他吃過很多苦,也有獲得成功的事業,但始終把弘揚中國文化放在了生命的首位:黃運基先生創辦了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美華文學》(原為《美華文化人報》)。非常愛國的他,上世紀70年代,創辦《時代報》,是「美中人民友好協會」的5位創始人之一,並長期承印《人民日報•海外版》,多次資助留學生;曾隨裡根總統訪華,多次受到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因為他在新聞、出版、翻譯、文學創作上的卓越貢獻,三藩市的市長將1998年2月1日命名為“黃運基和美華文化人報日”。
這麼一位,偉大的文人,傑出的華裔,我只想提及他曾做過的那麼一件小事。前幾年我曾在一個文學網站發起過一個聖誕禮物活動:省下十元買禮物的錢,就可以給經歷四川大地震的小朋友買一套過冬的貼身棉毛衣褲,結果總共籌得差不多六百美金,其中就有黃先生給我寄來的100元!我不知道他是從哪兒得知的這個消息,因為那時候他已經病了。而我和他只不過是在劉荒田擔任主編時候,為了給《美華文學》投稿而黃運基先生通過兩次郵件而已。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教育,一位那麼優秀的人物,會在百忙之中,拖著病體,關注社區內那麼一件瑣碎的小事,說明了他的品格,不是為了自己出風頭,而是實實在在地愛國,他不是支持我個人,而是支持任何一項善舉。
寫到這,發現我笨拙的筆頭,不能盡訴心中的感受,讓我借用,華人世界另一位偉大的作家黃鼎鈞先生對黃先生的在文學上非凡成就的評價:黃運基是「美西文壇的孟嘗君,是憑藉中國文化的潛力奮鬥成功的中國人。」他「打破了文人無用」的迷思,推翻了「文學只可共貧賤、不可共安樂」的名言。讓「文學也像音樂美術那樣,使一個人的形象更完整,心靈更平衡」。
黃運基先生走了!
留下了自己未完成的長篇小說《情鎖金山》,彌留之際他說是人生的遺憾,希望他創辦的雜誌《美華文學》能夠堅決秉著他的精神走下去,絕對不可以成為他的另一個遺憾。
黃運基先生,請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