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宜昌

标签:
王昭君宜昌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夷陵之战旅游 |
分类: 旅遊采访 |
虽说,我们只是在当地晚餐和然后上船,但车子经过之处,沿途是那样的干净,整洁。尤其是滨江大道,除了灯光演绎着温馨的人性,而且沿江的设施也是富有人性。例如,有很长的一段,是错落有致地给大人小孩在江边做一些器具运动,可以想象的出,两代人,或者三代人在这儿可以在一起玩乐融融的健康家庭乐。还有颇长的一段,有绿化,有矮墙,非常适合恋人漫步。
在沿江的另一边,很多小吃店,灯光通亮,桌椅干净,很多店名,想必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得名称。引起我的想法,什么时候来这住上几天。红梅立即赞赏,这里的景点非常值得深入游。
还有要说的,那里的民居非常跟得上国际潮流,市里好像人流也不拥挤,恩,好山好水好和美食,也不是个消费高得景点,把它列为人生中必到之地不为过,贴出此文牺牲非常之大,只是希望在完成我的想法之前,不要
被多人捷足先登。
关于宜昌;
中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古称夷陵,扼长江三峡东口,是长江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拥有“三峡明珠”、“中国动力心脏”和“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也是中华鲟的主要栖息地。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24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注 1]”得名。此后,夷陵县是历代州、府所在地。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沿用至今。
宜昌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也发生在这里。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首義。10月13日在宜昌的川漢鐵路工人發起繼義,成為武漢以外首個響應革命的地方。
1940年5月,侵華日軍發起棗宜會戰,於6月12日攻陷宜昌,雖15日由中華民国國軍短暫收復,但旋即再度易手,宜昌被日軍佔領至1945年日本戰降。
20世纪70-80年代,葛洲坝的兴建使得宜昌实现了由一个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变; 而1994年开始建设的三峡工程则使宜昌開始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跨越。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
宜昌-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
宜昌-杨家溪军事漂流
以上景点都在宜昌附近,还有很多,不一一介绍,如有兴趣者可以上他们的旅游网站查寻http://www.9i5c.com/lvyougonglue/yicha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