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专栏


标签:
聂崇慧深圳星岛日报指路明灯感情真挚杂谈 |
分类: 百味人生 |
令人惊喜的读者
写专栏,最大的收获是和读者有直接的沟通且跨越了地区的限定。数年前,我收到过一名住在澳门读者的信件,原来她是在星岛日报的网页上看到我们的专栏文章的,至今我们还有联系。最近的一件事,更是发生了类似影视剧描写的穿越时空的震撼呢。
几个月前,我收到一封来信。
“Hi
聂崇慧是我在上海市三女中的同班同学。 我是在1961年离开上海的。 很遗憾,我们一直没有通过讯息。
看到您在报上的照片觉得您与聂崇慧很像, 又不免增添了几分亲切。 于是就写了此email 给您来就证一下。
不知道她近况如何。
故不论您是否与聂崇慧有亲戚关系,我们都是上海人, 将来也可做笔友。 想不到我人到老年, 居然还做了是年轻人的pen pal
这个玩意儿。 见笑了,希望您不见怪。 您的腿好点了没有? 有好一阵子您没写专栏,到是很惦念呢。 如有便请给我个回音好吗?
电邮或是电话都可。”
她还在信上还附上手机号码,诚意一片。我搬起手指数一数,喔,五十年前的事喽,从这真可感受到什么是“弹指一挥间”!
我们聂家崇字辈几十号人口,遍布五大洲,很多都没见过或见了都不认识,但这位崇慧堂姐,是走动得非常勤的一位,事关她住深圳,我住香港,就是在移民美国后,每次回港,都会去深圳和她碰头,或是带我在深圳“腐败”,或是把我安全转送上海,我笑称,她是我在深圳的“指路明灯”!所以我赶忙回信给Angela,同时也报告了在深圳的堂姐。这一石激起了波涛汹涌连太平洋也因此潮涨。堂姐的再牵线,在上海全班同学都兴奋了,个个都要和Angela通话叙旧,人又多,五十年的光景又太长,每人每天只能讲两小时电话!
我问了Angela,为何几年前不联系要等今天,她说那时有点不好意思。但后来我就“失踪”了一段时间,她颇懊恼。所以后来一见我又出现了,赶快联系。中间还因我邮箱地址有过变动而遭到退信。
她们都说要谢我,要谢的不止我一个,从我在电脑上敲字到读者看到报纸,很多人是幕后的英雄,例如我们副刊的高编辑,制作部能手张小姐,还有厂房印刷和发行同事都是要感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