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咖啡文化和如何在Starbucks(星巴克)點咖啡


标签:
杂谈 |
分类: 美国都市报 |
都知道美國咖啡中國茶是中美飲食文化最大的差別了。在美國的中國人還是有必要學習了解美國的咖啡文化,最低限度知道在全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店美國星巴克怎樣叫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飲料,回到國內,親朋好友問起,不能說足八九十,也能聊起一二三。如能懂得美國人為什麼喝咖啡怎樣喝咖啡,那麼你不會覺得自己在美國是屬於一個外人了。
許多朋友在Starbucks點咖啡時,都因為龐大而繁雜的各式飲品選擇而頭暈目眩。為了節省您的點單時間,
Dealmoon的小編為您蒐集整理了Starbucks各式咖啡及其他飲品的解釋和說明, 保管您看了以後可以胸有成足,
“笑傲”點單台.篇幅有限,未能盡錄,詳情請點擊以下聯結,並將把聯結收藏在自己的電腦裡,星巴克現在提供上網服務,到時帶電腦就可以隨時查看.
一息尚存為咖啡
美國最流行的飲料莫過於咖啡了。我已經忘了什麼時候開始每天必喝一杯咖啡的了。對小資情調情有獨衷的我,雖然不至於像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說的:“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那樣狂熱偏執,但我也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喝咖啡,一定要發生在咖啡館。
對於我的洋夫,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來說,早上從咖啡的香味中醒來,就是他的美好人生了。可能也就是人們說的,美國人喝咖啡,是喝隨意,只要是咖啡,只要有的喝,只要想喝時候馬上喝到,他們也就滿意了。咖啡是美國人生活中的一個部分,從來不置疑這一點,也從來也不為此感到大驚小怪,直到有一天我認識了他……
在我們居住的矽谷中心,有一條出名的大街叫做Steven Creek,它和另一條大街De Anza
相交而行,矽谷的活力也沿著這兩條街流向四面八方。人們常說,在美國,不會開車就等於沒有腳。這句話沒錯,但不准確,在矽谷,公共交通是非常發達的,只要你有時間,沒車,也可以去你想去到任何一個地方。在Steven
Creek大街上,就有一輛23路公車,班次很密,每十五分鐘一班,我也就是在23路公車認識了他,從我第一天坐公車起。
如果說,做一個健康人是幸福的,那麼,身為殘疾人,住在美國,尤其是住在加州是幸福的,我也是因為加州有優厚的傷殘人福利而買了公共交通的月票,20美金一個月,包括輕鐵,尤其那時是汽油飛漲的年代,拿到月票的那一刻,令我真的感到人生很美好。
他也是一位傷殘人,坐在輪椅上,仍可以感到他魁梧的身軀,他從未能抬起頭,雙臂也不能隨意擺動,只是右手指勉強可以操做電動輪椅的按鈕,從未聽見他說話,從他掛在腰間的尿袋可以判斷出,他癱瘓了,而且是高位,可能是頸椎有問題。
在美國的公車上看到做輪椅的傷殘人,司空見慣。美國公車車箱前面有兩排坐椅是可以收起的,騰出地方給輪椅。等輪椅停穩了之後,還會用兩個鐵鉤固定輪椅,避免車輛在急剎車的時候發生意外。不過絕大多數坐輪椅者上身的肢體活動還是自由的。他們上班,看病或是購物,坐公車非常方便。
第一次看到他,還是以為碰巧,他在Steven
Creek大街一個熱鬧的地段上車。司機為他放下了專為傷殘人而設置的上車的斜板,他緩緩地駕著輪椅上車,在狹小地空間轉彎,倒退是那樣地熟悉。雖然不能抬頭,但臉上總是保持著微笑。他的輪椅前面,像幼兒的手推車前一樣有一可以放東西的擱板,有一張寫著英文字母的牌子,和一個凹進去的圓形,一杯新巴克的冰鎮咖啡穩當地放在內。沒有幾站他就下車了,在一個住宅區的附近。初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他是專程出門去買咖啡的。在以後的日子裡,常常能在23路公車上看到他,總是在一樣的站台上下,為了那一杯冰鎮的咖啡。有次,我恰巧坐在他輪椅的對面,他微笑著用眼神示意我看他前面的字母牌,我這才意識到,他是靠這牌子和人溝通呢,只見他用手指緩慢的指向HELLO這幾個字母,他在向我打招呼呢!我趕快回應了,他開心地咧了咧嘴,然後艱難地把頭靠向咖啡,終於他的嘴唇碰到了吸管,他咬住了吸管,憋足了勁,大大地吸了一口,他滿足地閉上了眼睛,我的心震動了。這麼大的太陽,這麼艱難的上下車不說,坐上輪椅也要花去很多時間,冰鎮咖啡在家做並不難,或是讓別人代買,他的執著,他的享受,充分顯示了咖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美國人喝咖啡是隨意,但隨意之中隱藏了特殊的意義:咖啡和生存相關,一息尚存,為我咖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令人感動的生活態度。
星巴克時間
今天終於把下期雜誌的重頭文章發了出去,又和寫專訪文章作者通了電話,也基本上可以定稿,所以突然想輕鬆一下,決定來個星巴克時間慰勞自己。
星巴克離我家只有兩條街那麼遠,我雖然經常去,但總是為了某些名堂,多數是約了人在那兒談事,夏天暑氣高升的時候,有過幾次去那兒嘆冷氣,像今天這樣特意跑一次還屬於奢侈的狀況。
在昨天從圖書館借的《成功者的的逆向思維》,《平凡一點多好》和《單身男子公寓》三本書裡,選了台灣醫生歐陽林寫的後者作為我咖啡時間的伴侶,沒有任何小看和怠慢另外兩個作者的意思,只是覺得咖啡時間是浪漫的,不適合研究哲學和人生而已。
可能昨天和木榆在網上留言談到星巴克的時候,我用了非常大氣的句子“如果我來經營星巴克”的關係,今天看到星巴克居然感到有一種親切感,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已經換了季節杯,暗紅色的底色上白色的雪花和和平鴿,其中一隻口裡叼著是星巴克的美人商標,強烈的預示著聖誕節,一年之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在街角,不遠了。
我買了一杯庫普契諾,終於可以在秋日那暖洋洋室外,靜靜地坐在星巴克大門口的椅子上,不被室內走來晃去的人影所騷擾。這家星巴克為眾人所用,小學生在那兒補習功課,下場的餐飲從業員廣東話的高談闊論,保險經紀們氣定神閒的講解,還有不時從門口停車處飛奔去廁所,急得已經沒時間把握關門的技巧的飲食男女,電話鈴聲大作的時起比伏,經常使埋頭看書的我以為身處香港的茶餐廳。
門庭上的喇叭放著輕鬆的調子,歌手強烈的捲舌音被我斷定出自法國人的口,抿一口還熱辣滾燙的咖啡,我調劑了坐姿,放鬆了雙腿,腦子催促著眼睛,向單身男子公寓,掀門而去。
亦舒說:「科學家的情緒是穩定的,除非他們發現了新的細箘,或是新的定律」。我以為醫生可以是科學家屬類,而且公寓絕對和新的細菌定律無緣,這就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現實生活的海嘯我們躲避不了,至少應該,世界上還有一處平靜的地方可以讓我們選擇,今天,當下,就是手中的書。
果然,書中真的有比現實踏實的地方,這位年約三十,某台灣急症室的夜班醫生,挑選他的這套公寓原來是為了“好好的失身而結束單身”,為了此目的,他甚至已經營造了“靡爛的浪漫氣氛”,實用地準備了兩牙刷,兩雙筷子。比起此地那些過四邁五的中年前後們有很多的誠意了。他還有瞭如此的計劃:深夜在吧台邊點一杯威士忌,請落單的小姐跳一隻慢舞,然後感性地告示對方:“認識你以前,我是憂鬱的”。可惜理科的人,尤其是醫生,腦子永遠是清醒的。他不忘單身的好處:“可以充分享用一張大床,半夜不被抓起來問,你愛不愛我。”看到這,我奇怪他怎麼可以清楚我曾有過的舉動,我是否應該為無意中影響了某人而負起內疚感,讀到他最後的宣言,我可以釋然,他是這樣說的:“只要性能力還建在,什麼時候結婚都沒有關係,”是的,這位醫生,你不但清醒,還很理智,因為你說;“凡事隨緣。”
隨著咖啡杯的見底,單身男子公寓可以關門了,我喜歡這類小人物的調侃生活的真實故事,沒有大悲,沒有大喜,有的只是一種時曾相似感覺和情調,在合上書本的時候,會帶著會心的微笑。這就是我需要的咖啡時間,在我喜歡的星巴克。
小知识
1, 星巴克得名於赫爾曼·梅爾維爾的著作,《白鯨記》中亞哈船長的大副名字——Starbuck。
1971年時,星巴克僅有西雅圖的6家店鋪,而且只賣咖啡豆。 1987年,現任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籌資買下了星巴克。此後,他把星巴克做成了美國版的意大利咖啡屋。如今已經在全世界30個國家開了6000個店鋪。並且這個數字以每天3家的速度增長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明確的市場定位以及積極的營銷策略使得星巴克迅速成長為全球知名品牌。
2,Peet's Coffee & Tea,可能不住在美國的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沒有它就不可能會有在全球聞名的星巴克Starbucks。故事是這樣的:被大家公認叫做"特色咖啡祖父"的Peet,從小就隨著咖啡生意的環境中長大,1966年,他在離柏克萊大學很近的地方開了第一家咖啡店,用自己特殊的方法烘培新鮮咖啡豆,他製作的咖啡以黑濃著稱,好多朋友去哪兒買咖啡,都要預先說明加水。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就是從Peet哪兒學到了烘培技術和開店的意念,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在西雅圖誕生。雖然Peet的發展遠遠不及星巴克,迄今只有200家左右,也沒有衝出美國,但是,Peet的烘培技術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