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元旦博文: 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01-01 07:01:06)
标签:

教育

分类: 美国生活

所有不幸的2011中国新闻,最令人难过是校巴出事,无辜的孩子们夭折于官僚贪婪之手!!远在美国的我不能实际为他们做些什么,只能近水楼台,转载我们《星岛日报》最近“聚焦全球校巴安全”的特别策划中有关美国媲美坦克校车的篇幅,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中国,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人,可是我们的孩子何时才能坐上校车上学呢?

 

模式化生產與管理確保校巴安全

 耐衝擊力媲美坦克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校巴是美國最典型的學生交通工具,旨在保證各年齡層的學生用最安全的方式往返於家與學校之間。自1827年倫敦出現第一輛用馬拉的校巴後,各歐美國家都將這種集體運送學生的模式廣泛應用於中小學校,並不斷將校巴改良以提高其安全性。


美國常用的校巴大多為黃色,所以也稱「黃色巴士(Yellow bus)」。除去顏色醒目外,校巴的設計也明顯區別於其他普通巴士,以「安全」為首要原則,力求儘量減少學生在乘坐巴士期間的安全隱患。聯邦政府對全美校巴巴士的具體款式、外形設計以及安全規格制定過嚴格的統一規定,所有校巴的生產及維護都需要符合這些模式化的標準。此外,各州政府的機動車輛管理局(DMV)與高速公路巡警局等機構也會負責本土校巴的管理,對所有校巴服務公司及司機定期進行檢測,以確保地區校巴能夠達到規範化運行。
校巴的車身可承受足夠的衝擊力,即便是在「外行人」看來也能感受到那種耐撞擊的「厚重感」。事實上,即使是最小型的校巴車身淨重也有1萬磅,甚至可與「坦克」媲美。校巴的載客量從30人到90人不等,最常見的巴士約在40座到80座之間。按照聯邦統一規定,校巴的車長必須在45呎以內,而寬度不得超過102呎。儘管大多校巴的燃料為柴油(diesel),產商也在校巴改良中逐漸嘗試混合動力,以符合環保的需求。


校巴自帶特製安全設備


不同於普通巴士,校巴身上帶有許多特製的安全設備。校巴的車頭與車尾各有4盞紅色警告燈,車身還按照輪廓畫有螢光線條,可最大程度提高校巴的「能見度」,使其即使在雨雪及霧天也可輕易被其他車輛識別。車尾的紅燈還具有交通「特權」,當有學生上下車或通過人行橫道時會開始閃爍。根據交通法律,一旦校巴車尾的紅燈開始閃爍,所有尾隨車輛都必須無條件停住,不得前行。車身左側還配有「停車警示牌(Stop Sign)」,在需要時可以向外伸展,面向尾隨車輛。該警告牌同街道上設置的停車警示路牌在樣式及效用上一模一樣,一旦伸展開,尾隨車輛便需停車。聯邦政府規定,校巴的停車警示牌必須設在車身左側,寬度至少為17.7吋,伸展臂長度為6到9吋,如有需要還可自行閃爍。


要等學生繫好安全帶方能啟動


當校巴接送學生時,司機需等到車上的學生全部系好安全帶,方能啟動汽車。聯邦規定每輛校巴在正常使用的車門外,需另配至少一個緊急車門,可設於車頂、車窗或車子一側。此外,各州也會對校巴的行駛速度進行嚴格限制,尤其是需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校巴。
在業內,「黃色巴士」有A到D共4個類型,主要按照車身「個頭」由小到大依次劃分。最「迷你」的A型校巴內最少只有10個座位,但通常為16到36座之間。然而即使是最短小的校巴,A型校巴也有1萬磅左右的車身淨重。
現今,美國校巴主要有4家生產廠商:藍鳥、托馬斯、星際與納維斯塔公司旗下的IC巴士。藍鳥、托馬斯與IC原本涉及全部車型的製造,但是藍鳥與托馬斯目前已停止生產B型校巴。而原本只生產A型車的星際巴士則即將於2012年開始競逐B型校巴市場。此外,還有柯林斯、賈爾丁與交通科技三家公司專攻A型校巴的生產,以及雄獅巴士專攻C型校巴的生產。
在全美與地方還有許多校巴服務公司,加州地區主要有德漢姆、大洋快線以及標5快線等。這些服務公司負責校巴維護與司機培訓等方面的事宜,也掌握校巴使用年限的「生殺大權」。德漢姆柔似蜜分部的媒體聯繫人表示,大多校巴的駕駛壽命為10年左右,一旦超過這個限期,公司便會停止用其接送學生,將其轉手賣掉。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2012元旦博文: <wbr>黄色校巴,给中国孩子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