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2010年9月期

标签:
美味酥皮月饼思乡情结汉族人民美食 |
分类: 美酒佳肴 |
編者的話
似乎今年的夏天還沒怎麼過,就聞到烘培客的“酥皮月餅”香了。
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圓圓的月餅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在民間傳開來的。”《帝京景物略》有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月餅傳至今日,皮色內涵品種多的數不過來,但百變不離圓形的外觀,即便流傳到海外,傳統的外形也被奉為至尊,有一則英文26字母過中秋的故事流傳甚廣,說的是字母也聚在了一起過中秋節,它們開始爭論誰長得像月餅。 O說:我長得最像月餅。C說:我也是月餅,只是被人咬了一口。D說:我也是月餅,只是被人切了一刀。Q說:我也是月餅,嗯……只是露了點兒餡。
我們所居住的灣區真是個福地,不僅氣候宜人,而且家鄉美味垂手可得。今年市場上的月餅彙集了兩岸多地的特色名牌,零零總總,令人眼花撩亂。想表現一下廚藝,食才也應有盡有,除了月餅,大家完全可以在吟誦完李白《靜夜思》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後來一碗DIY的炸醬麵(“炸醬麵的思鄉情結”),靜思“醬、面、菜” 樸素裏呈現著巧奪天工的妙思,隆重中又不乏簡潔明瞭的三合一境界,品味其中蘊含的中國儒、道“和”的思想——“天地之美,莫大於和”。 “國粹”捧在手,定解相思愁,美味的力量是無窮的。
美味不僅在平常生活中為我們點綴著生活的雅興,在旅行途中, 美味就是一台模糊又具體的GPS導航機,指引人走向角角落落(“檀香山食情志”),或不經意地走進了遠離人間的世外桃源,忘卻了旅途受盡的委屈也皆因美味(“美西山區小鎮的百年老餐館”),正所謂“指動嘗羹供上客,香飄禦膳款嘉賓”。
如果走不遠,又嫌小家不夠熱鬧,可以隨著典樂的腳步,呼朋喚友去“聖塔克魯茲山區品酒”,應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激發更多的情思:“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齊舉杯,祝家鄉,道一声:天上地下人間所有中國人,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