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海德公园,早上从植物园眺望欣赏歌剧院和大桥,下一站,将外观悉尼歌剧院。

路上街景

即将抵达歌剧院,在车上看到海港大桥,广场上的喷水池
以前是在电视里、画册上看到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今天,歌剧院就在眼前,由衷地说:“悉尼歌剧院,我们来了”!

歌剧院门口的雕塑介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切橙子。

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翰·乌松的铜像及介绍

沿着台阶而上

歌剧院内部台阶顶上横梁没有装修
歌剧院左侧的售票处,因为没有时间,我们没有进入剧院内部参观
大厅小卖部售卖各种与歌剧院有关的纪念品。另一侧,是歌剧院设计师的照片和介绍。
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由丹麦建筑师约翰·乌松设计,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期间历经千辛万苦于1973年建成。
国内知名的演员宋祖英、郎朗等在这里举办过音乐会。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
壳片外墙白色的瓷砖,在蓝天阳光照耀下很晃眼,据说这样使海鸥刺眼就不会在屋顶上停留,避免留下鸟的粪便,不易清洗。

个人感觉还是上午在植物园远望的悉尼歌剧院更漂亮,现在是和她近距离接触。
歌剧院的底层是餐厅
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在歌剧院四周漫步。
在歌剧院的广场上,
眺望著名的悉尼海港大桥
悉尼海港大桥是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它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气势磅礴,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隔海相望,成为悉尼的象征之一。
大桥的最高处插着澳大利亚国旗,可以看到有人在拱桥上行走。攀爬海港大桥也是很吸引人的,要系安全绳,前面有人领队,据说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行走的跨海大桥。收费也从几年前的50澳元上涨至目前的200澳元。Apple说那么贵,都没去走过,当然还需要勇气。

海面上的帆船
大桥边停靠的游轮
歌剧院底层的户外冷饮区坐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老外就是不怕晒,坐在耀眼的阳光下聊天

热情的老外,变换不同的角度帮忙拍照,留下美好的记忆
海鸥相伴,一起欣赏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