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常高兴收到朱超老师赠送亲笔题字、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素描鼓浪屿》,一本精美的画册
约40年前,当时没有书读,因为喜欢画画,妈妈托人让我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厂学画彩蛋,在那认识了厦门很多热爱美术的人,其中就有朱超,他比我小,叫我姐姐。朱超老师后来就读工艺美术学校,成为画家。虽然我后来没有从事画画,但仍然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书的封面

朱老师的自序

鼓浪屿港仔后,不远就是港仔后的沙滩,这里有宁静的小路,适合饭后散步。七十年代初,港仔后有民兵站岗,防止有人从海上偷渡去金门。当年我们家住在漳州路的廖医生家,(廖医生随鼓浪屿医院迁到龙岩,家中只有廖医生娘的妈妈)有一次廖家上海亲戚来鼓浪屿旅游,在港仔后玩到天黑不晓得离开,被民兵带去派出所。我接到通知去派出所认领,听到上海人大声地说“海有啥了不起,我们上海还有个海字呢”。这事让我印象特深,觉得上海人好可爱。
后来搬到笔架山5号居住,每天早上从家门口就是看到这幅景象,鼓浪屿著名的建筑八卦楼,还有淹没在树木中的洋房。八卦楼过去是厦门博物馆,现在是管风琴馆。记得八卦楼也曾经是电容器厂。

当年上班每天走笔山路去坐渡轮,都要经过基督教堂“三一堂”。父亲的老朋友谢宏梧叔叔的家就在三一堂前,早年笔架山上缺水,曾到谢叔叔家打水,多年前老房子被拆迁了。
鼓浪屿中华路上有大院的老宅,老鼓浪屿人一眼就能认出房子在哪里。

很有特色的观彩楼,就在笔架山上,我们的家后面。门口的路上经常看到艺校学生在这里写生作画。
观海园的海沙滩,也叫“大北电报”,这里游客少,沙子较粗,海里有些小礁石。以前夏天从姐姐家穿件泳衣,披件浴巾就可以下海游泳了。不过脚上的沙会带到姐姐家,所以在楼下要先冲水洗脚,才能进家门。现在的鼓浪屿游客太多、太吵,老姐也搬家逃离这个喧闹的小岛。

黄家渡,货物从这里运到鼓浪屿岛上,逝去的人也从这里离开。40几年前,妈妈调到鼓浪屿二院工作,我们搬到鼓浪屿居住,物品就是从厦门码头运抵黄家渡上岸。那时也没啥家具、行李,好像一两只木船就够了。当时哥哥姐姐都在闽西插队不在家,是他们的几个农友帮忙搬家的。
鼓浪屿有名的金瓜楼,屋顶造型十分有特色。

八卦楼、金瓜楼

容谷别墅,以前我们称她为“李清泉别墅”,犹如美国电影《乱世佳人》里的庄园。40年前年,同住在漳州路的好朋友舒非(蔡嘉蘋)认识别墅的主人,我们一起在里面游玩过。
和嘉蘋一起在别墅里留下年轻的身影,那时刚有彩色胶卷,要托嘉蘋寄到香港冲印照片。当时拍照为了更有色彩,手中还拿着一朵红色的塑料花,现在看好傻。

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的家

朱老师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鼓浪屿钢琴学校工作,这是朱老师的作品。
多么熟悉的海滩,住在笔架山后,最常去游泳的海滩就是美华海滩。
从笔架山下来去美华海滩游泳要经过这片桉树林和这座老房子。光溜溜的树干、成片的草地还有这欧式的小楼。

在第二医院附近的旧日本领事馆,记得七十年代是厦大的教工宿舍。厦大化学系的李法西教授和夫人陈碧玉(原二中校长)一家曾经住在这座楼里。李教授是舅舅的同学,我随妈妈来探访过。

鹿礁路上的天主教堂。妈妈的老同事、原第二医院外科蒋主任及夫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论春夏秋冬,即使蒋主任在患病期间仍坚持从厦门岛内来这里做礼拜。

从厦门轮渡看鼓浪屿,日光岩、八卦楼。。。。。
画册结尾,朱老师写的:谨以此画献给曾经安静的鼓浪屿。
感谢朱超老弟,看了画册,让我看到一个宁静、幽雅的鼓浪屿,也勾起无数美好的回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