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书法家丁兴才意临恩师杨小梦隶书

(2012-11-09 10:18:14)
标签:

丁兴才

张荣庆

中国书法家协会

占宇

丁兴才隶书

分类: 书画名家

http://s14/mw690/679637e1tce0692f7c25d&690
著名书法家丁兴才意临恩师杨小梦隶书

 

【特约评论】

书法家丁兴才二三事   

文/占宇 

    德州的大街小巷遍布丁兴才先生书写的牌匾、作品,新建的九龙湾公园匾就出自先生之手,其书法让人叹为观止。先生自幼学书,初宗唐楷,尚欧而颜。丁兴才6岁遇启蒙老师刘耀光。刘老师重书法,尤其小楷,每日布下千字。先生总超额完成。刘老师每每批阅:“孺子可教也”等励语。高小时,校长办公室里贴满先生的字,亲题“习字楷模丁兴才”,以示褒奖。12岁被县府选定给省府誊写报告,闻名县城。

    中学毕业时,给恩师们题字留念,无意被孟校长发现。孟校长专门托人找到他,鼓励他继续写字。后来,先生到北京机械学院求学。一九五八年遇到时任学院图书馆馆长、书法名家杨小梦先生。杨先生隶书写得好,书体宽博纵逸,刚健挺拔、遒劲有力、变化多端。那时全国书画类杂志标题大都是请他题写的。学校里到处是他题写的匾牌,丁兴才先生常驻足观赏,赞叹不已。后来,杨小梦先生得知他写一手好字,毕业前一天,请他去家里做客,鼓励他继续努力,并亲授隶书技法,让他看了很多碑帖,特别是教给他“拨镫法”。

    一九八三年,先生成为首届贵州省书协会员,多次参展,享誉全国。一九八六年先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早期会员,他也是德州第一个中国书协会员。一九八七年回到山东,领导慕其才,问及工作。先生说:“一不求官,二不求禄,只求个写字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为其提供从事专职书法创作的机会,他如鱼得水。一九八七年先生应邀去日本举办书法展览,《朝日新闻》等多家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他对书法创作有了更大激情与动力。

    先生胸怀广博,德高望重。对青年书法家都是褒奖提携,看重他们的创新精神。他非常称赞德籍的于明诠、刘峥、王始钧、刘文海、李越等中青年书法家,称其有思想有创新。如今先生投入很大精力栽培书法爱好者,经他指教的学生有很多,不局限书艺上,还有待人接物。无形中他的书风也影响着一代人,影响着德州书协的发展。

     先生在作书时,时常哼着调子,幸福地像个孩子,感染着我们。先生在一本书法集中曾写道:“九分愚钝一分贤,痴迷翰墨寸心丹。精研碑帖昼复夜,耕耘砚田年复年。书艺未老人先老,明月虽圆梦未圆。遥望崦嵫莫兴叹,收拾余勇再登攀。”近年,先生被德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占宇  中国艺术品牌网副总编,《名家书画》执行主编,《人民艺术》特邀采编,青年作家)

 

【名家短评】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非常推崇丁兴才先生的作品:“丁君书路广阔,真、草、隶、篆均善,尤以小楷见长。其书风浑厚蕴藉,楷书圆润流畅,隶书古朴遒劲,行草书婀娜多姿,非捷径快足者可比。”

 

    原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评价:“先生兼能诸体,深见功力,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尤其小楷,更称精到。”正如张荣庆先生说的,其小楷作品绝对是他最擅长的,也最值得世人推崇。占宇编辑

------------------------------------------------------------------------

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艺创作/展示名家名作/引导盛世收藏

微信号:zhanyuwenhua

交流热线:13793171766

投稿邮箱:zhanyuwhcm@sina.cn

QQ号码:343059101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yuwhcm

收藏名家书画;收藏书画专辑、画册、诗文著作,让好的作品得以推广、流传、收藏。

http://mmbiz.qpic.cn/mmbiz/EIKictQZ04oW73Ss755T4GWu7WwUeVpKTexvtQ99GRHNq6EgUOqloTLG1T2CUmY8PlGV8XybUPRzDnIhKZzichWg/0<wbr>融古铸今——记画家贾鸿吏的书画艺术" TITLE="才情卓越 <wbr>融古铸今——记画家贾鸿吏的书画艺术" />

敬请关注《名家书画》,更多精彩尽在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