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小学教师如何打造幸福教育生活
(2016-10-13 09:08:01)
教师工作的辛苦只有做过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同样,它带给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只有教师自己才能品味。我们在倾心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我真心喜欢做教师。
“墩地工”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活动,从具体好习惯的制定到实施的过程,我都和学生一起参加。
每天清晨,我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学生晨读时,把教室的地面用墩布墩一遍,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坚持。这样做,一是为学生节省读书的时间,让他们一进到教室就能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二是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师生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学习,会身心愉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坚持就是一个好习惯。这样的身教比任何语言的说教都更具有说服力。
特别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做法,在我所带的不同的班上学生的表现却不一样。
其中一个班,每天早晨,我一进班就会看到门口放着接满水的桶和已经洗好的墩布。在我擦地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两个男孩子拿着语文书悄悄站到门口,一边参加早读,一边等着我擦完地后拎起水桶去卫生间洗墩布,而且每天是不同的男孩子站在门口等待,有时同学之间还会为了抢着去洗而有些小争执。
还有一个班的学生则表现得与他们不同。开始的两个月没有任何反应,没人接水也没人主动倒水。我仍然不动声色,每天坚持一进班就干我的。
到了第三个月的一天早晨,当我进班时,我发现有两个男孩子正在墩地,而且已经墩了大半个班,看来他们已经干了一会儿了。我接过他们手中的墩布继续干,并表示感谢。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都是这样,每天有不同的学生在做,而且他们干得越来越早,似乎在和我比赛。直到有一天,当我进班后发现偌大的教室已经都擦完了。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他们得意地笑了。
无论是帮着倒水,还是干脆把我要做的事全都干了,看得出,孩子们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完全是因为愿意帮老师多分担一些。他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老师教育的同时,又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也追求的“润物细无声”。
两块黑板
一天下午出去参加教研活动,回到学校时学生们早已放学。走进教室,扔有纸屑的地面、凌乱的桌椅、写满粉笔字和擦得花花的黑板,让人心头一寒。学生的责任意识太淡,没有班主任看着,就没有人主动做值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这个时候,我们的班干部在哪里?“三好学生”在哪里?
愤怒之余,本想在黑板上写上“今天的值日组重做值日”的字样,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为班级服务是每个人的责任,班级卫生的好坏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
于是,我决定把这块“脏”黑板留下来,并注明第二天早来的学生不要擦。
第二天早晨,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先提醒学生做值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不动声色地讲课,板书的时候便找黑板上留着的空白处写。看得出,学生们看着不习惯,感觉也不舒服,就这样上完了一节课。
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三个学生主动冲到讲台上把黑板擦了。到第三节课时,黑板也是光亮如新。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大家看看黑板,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有的说看到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有的说第一节课时黑板没擦,很花,老师写的板书看不清楚,但现在能看清了,看上去很舒服,这得感谢刚才擦黑板的同学。许多学生也频频点头。
这时,我说:“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两块截然不同的黑板,是否能引发我们的一些深思?擦黑板是个人的事吗?”
学生们纷纷摇头,我接着说:“那为什么开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呢?这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私’字,缺少一种主动劳动的意识和责任感。说真的,昨天踏入这间凌乱的教室时,我的内心感觉很失望,也很沮丧,同时又很自责。作为你们的老师,天天教育大家要心中有集体,有责任感,但仍然没有帮你们树立起为他人主动服务的意识和劳动习惯,这是我的失职和无能。大家还记得从周转校到新校区,每天清晨,冯老师都要做的是什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墩地。”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说:“早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间,您为了帮我们节省时间,替我们做。”还有的说:“您想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点点头,补充说:“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因为行动胜于说教。但遗憾的是,大家似乎没有领悟到老师的心意。现在,大家在小学的学习生活还有72天,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我相信,而且今天也看到了,将来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为集体服务的行列中去。做好事,做一件不难,做十件也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大家都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别人不做时你还在做。大家都关注到的事做起来不难,难的是别人不关注的事你也做,别人关注不到的你也做。”
此时,学生凝神倾听,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若有所思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已经有所触动。
我趁热打铁,征询大家的意见:“我们的值日规则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呢?”大家一致赞同,经过讨论,决定从今天开始改变以往按组值日的惯例,改为学生自由报名做值日,每天固定6人,按照扫地、摆桌椅、擦黑板、擦窗台、整理洗手池和用具等项目落实到人,大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吃过中午饭后,往常铃声一响就早已冲出教室的学生们一下子围住了卫生委员,纷纷要求当今天的值日生。坐在卫生委员小嘉前面的小征轻声说“给我留一个名额”,便胸有成竹地送餐盒去了。谁知回来后名额已被别人抢走了,他一下子急了,大声说:“我不是跟你说好了吗?说好给我留一个的。”小嘉为难地看着他,我连忙说:“明天给你排第一个。”小征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小锦跑过来说:“我预约明天的。”这一来,好多没排上今天值日的学生一拥而上,“我预约……”那情景欢快而又温暖。
班级里的规范应是学生参与制定的,规范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共同愿望。教师应试着把成人的规则转换成学生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去执行班级规范。
给班主任的惩罚
一个星期五,一早走进校园,看到许多学生都穿着校服,看来今天学校又有大活动。一打听,确实有一个“未来储蓄卡”的发卡仪式,昨天广播里通知让今天穿校服。昨天我去区里参加教研活动不在学校,不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是否认真听广播了,但愿学生们别忘了这件事。
学生们陆续进班了,结果有一半的学生没穿校服。真是太不像话了,班主任不在,难道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连穿校服这么一件事也做不到吗?既然这样,我也没什么情面可讲了——打电话,请家长送吧。学生们也知道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接到“命令”后都二话没说转头去打电话了。
一个上午,不断有家长送校服来,有的是从单位匆匆赶来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家里的阿姨,还有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哪是惩罚学生呀,这是让家长代他们受罚。可家长做的和老师想的,学生又能体会多少呢?
中午吃完午饭,该准备大扫除了。我对学生说:“今天上午有这么多家长来送校服,你们有何感想?”学生们都沉默无语,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接着说:“没穿校服,是你没有记住学校的要求,自己犯的错,可是你的家长却代你受罚。有句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然你的家长已经受到惩罚,那么接下来作为老师的我也要受到惩罚。今天的大扫除,我一个人做!”
话音一落,教室里像炸开了窝,议论纷纷,有的大喊:“别呀,冯老师,您一个人干哪儿行?”
我先请大家安静,然后干脆地说:“我不是在跟你们赌气。我真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教了你们两年,还没有教会你们对自己的事负责,还要连累你们的家长。我心里真的不好受,这是我的失职,我应该受到惩罚。冯老师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我说要自己干,就自己干,谁都不许帮忙!你们该休息的休息。”说到这里,失望、委屈、生气一股脑儿全都涌上来,眼泪不争气地溢满眼眶。我赶紧转过身,端起水盆出去了。
回到班里,教室里的学生都没有出去玩。要是往日,不少贪玩的学生早就跑没影了。又高又胖的小律正站在桌子上使劲地擦着玻璃,往日事不关己的小雷正低头扫地,平日里作业都懒得写的小君正拿着墩布在墩讲台,还有……
我放下水盆,去拿小君的墩布,他死死地抓住不放。我狠狠心,严肃地看着他说:“你不用管,一会儿我自己墩,你去休息。”他还想坚持,但看了看我后还是松开了手。
我拿着笤帚一行一行地扫着地,几个女生这一堆那一堆地低声聊着天。等我起身时发现扫地时碰乱的桌椅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摆得整整齐齐,原来是这些悄悄跟在我身后的女生干的。我心里漾起一股暖意。
该倒土了,我打开垃圾桶盖,突然眼前伸出了几双黑黑的手,手里是废纸、脏土……我一下明白了,我不让他们动笤帚,他们就用手捡,用手抓,为的是让我少干些。我心里一热,眼泪夺眶而出,学生们知道错了,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改正错误。
我们常问,什么样的教育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无外乎是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而身教的力量远远胜于言教,很多时候,教育并不需要太多语言,如同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本文来源:网络
后一篇:突然间懂了(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