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65
  • 关注人气:9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父母都必须学会的沟通技巧,减少和孩子冲突就靠它!

(2016-04-28 08:57:40)
  你有没有发现,和孩子说话,不同的说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时候,我们明明希望鼓励孩子,却因为不当的表达让孩子情绪瞬间低落,有时候,我们想安慰孩子的情绪,却没想到越安慰越伤心……这都是因为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个利器,既可以伤人也可以塑造人,尤其对于孩子,一句话产生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因此,怎么跟孩子沟通,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课。下面的方法,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
  一、如何疏导孩子情绪
  每个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情绪波动的时候,油盐不进,怎么说都不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尊重。所以疏导孩子情绪最应该做的是,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之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试想一下,当你难过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里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就像孩子没考好,你来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基本下面你说的话,孩子是听不下去了。
  疏导孩子情绪的小技巧:直接讲出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
  比如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而不是"怎么了?"或者"你为什么难过?"。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做出解释。
  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汽车司机对我大吼,车上的人都笑话我。"
  家长:"好像让你很尴尬"
  孩子:"我真想打XX一巴掌!"
  家长:"你好像现在很生气"
  孩子:"本来15分钟的题,我用来一个小时,我太笨了。"
  家长:"时间超出预期,确实让人感到气馁。"
  二、如何让孩子配合?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配合自己,希望强调一次孩子就能做到,对此很多家长习惯于责备、威胁、命令、说教,但结果只能是加剧冲突。
  让孩子配合的技巧:使用描述性的语言。
  好处在于避免了指责、埋怨和说教,把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
  举几个例子对比一下:
  家长:(责备)"你真不负责任,总是忘记关水龙头。"
  家长:(描述)"水快溢出来了。"
  描述问题,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家长:(埋怨)"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
  家长:(描述)"牛奶没放回冰箱。"
  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在追究责任上。
  三、处理孩子错误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需要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并且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错误。
  听起来是不是并不难?其实,学习这个技巧只需要很短时间,但最难的是转变我们的态度,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也就是家长在表达立场的时候,一定不能攻击孩子的人格。在强烈表达立场之后,告诉孩子怎么修正他的错误,可以避免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嫌弃和负疚感的成分。
  举个例子:
  当你回到家,看到沙发上一堆橘子皮。
  家长:"看到沙发上这么多橘子皮,让我很生气。"
  孩子:"不是我干的。"
  家长:"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我现在想让你帮我清理掉。"
  不用指责和惩罚,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和弥补错误上,而不是相互揭发。
  四、培养孩子独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挡一面。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或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
  如何让孩子的依赖感降到最低?有两个技巧:别急着告诉答案、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当孩子问一个问题时,家长可以回应一句话:"你是怎么想的?"
  举个例子:
  孩子:我今天上学迟到了,你明天早点叫我。
  家长:(让孩子继续依赖)可以,我明早叫你。
  家长:(让孩子独立)我觉得闹铃可能比我更准时。
  现在家长都很忙碌,为了图省事。很多的问题都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相比之下,鼓励孩子独立相对要复杂很多。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问作业题的情况,且不说家长是否专业。单就培养孩子独立性而言,就是不可取的。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直接提供答案,引导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询问。
  五、学会赞赏孩子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我们每次对孩子的尊重,赞赏,都是在加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赞赏孩子的技巧:表扬细节。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能不断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这远比"太棒了""太好了"这种泛泛的夸奖更有效。
  举个例子:
  孩子被学校邀请参加演出。她演女王,表演结束后,孩子跑过来问:"我演的好吗?"
  家长:(泛泛的夸奖)你表演的很棒!
  家长:(赞赏细节)你站在那,显得特别挺拔,说话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剧场。
  但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太过热情和满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如果孩子每天都听到:"你是一个天才钢琴家!"他们可能会想:"他们对我的期望超出了我对自己的期望。"
  六、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讲过"自我实现预言"的危害。如果你给一个孩子贴上反应慢的标签,他便开始认为自己就是反应慢,并最终影响到他的行为。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同时,当孩子收到他人负面评价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提醒孩子过去的一些成就,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举个例子:
  孩子在学校被体育老师批评协调性差。
  家长:"我记得你四岁的时候,就会骑自行车。"
  通过提醒孩子一些特别的时刻,能让孩子从负面标签中释放出来。
  结束语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很多,但其背后的逻辑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尊重孩子。很多家长会问,我们使用了这些技巧,孩子就会一直听我们的话吗?我的回答:希望不是。我们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乐观、善良、自信、负责的独立个体。
本文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