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成功经验:做到2点,孩子学习不操心!
(2016-03-31 08:25:21) 最近,很多家长发微信给我希望能跟他们分享一下家庭教育经验。
所以,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位妈妈教育孩子学习的成功经验。
这位妈妈大姐可以叫她陈姐,其实她也没有多高的文化。但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平常业余的时间她总是抽空学习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去年,他的儿子成功考入了市里最好的初中,为此她也感到很自豪。
陈姐分享的家庭教育经验主要有以下2点,下面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最开始需要抽空陪着孩子学习,我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就陪着孩子学习。
但是,今天陪孩子学习是为了明天不用陪孩子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我身边的其它家长也是这样做的,可是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孩子不会就给他们讲。自己成了孩子的陪读和家庭教师,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没有家长陪,孩子就学不进去,家长不给讲,孩子就不会,家长成了孩子的拐棍儿。孩子不但没有学会自己走路,反而成了离不开拐棍儿的残疾人,一旦有一天失去了拐棍儿,孩子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而我陪孩子学习不是和孩子一起学,而是教会他学习的方法。
比如学语文要大声朗读课文,好的段落要出声地背,要字典词典不离身,要多阅读多积累;学英语要大声朗读课文,要多背,要动用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数学要适当地做题,建立错题本,一题多做胜过题海战术;回家要先复习,后写作业;把这些学习方法教给他之后,进入6年级基本上就不用我们管了。
等孩子到了6年级,我只在孩子的学习中做过两件事,一件是在写完的作业上签字,一件是检查英语单词的朗读,因为我的英语学得还可以,所以能够给他一定的指导。
二、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上课认真听讲100%效率
从孩子上学那天起,我就经常给他强调课堂听讲的重要性。一个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一旦在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下转变了,他各科的平均分可以轻松地提高十分。
为什么有些考清华北大的那些学生学习并不累,成绩还那么好呢?因为他们课堂的学习效率特别高,老师讲的东西有75%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完全掌握,剩下那25%回家再复习复习就差不多了,所以他们学习很轻松,成绩还特别好。
所以我告诉孩子,上课不要漏掉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老师写的每一个字、老师提的每一个要求,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第二,上课要积极发言
积极发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奋度。尤其是不会的科目、不会的题,更要争取发言,答错了没关系,就是为了积极思考,加深印象,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老师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好的帮手
许多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我的孩子曾经也是这样,问他为什么,他说怕老师批评。细想一下也对,有的学生问老师题时,有的老师会说“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呀”,或者“我刚才刚讲完,你都听什么了”,或者“我现在很忙,等我有时间你再来吧”等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些话,就不敢再问了。
我告诉孩子,老师有这些表现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当老师,你也会有这些反应,你应该理解老师。
对于老师的态度你不用太在意,你只要把你的问题弄明白,就达到目的了。我还告诉孩子,百分之百的老师都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如果你经常问问题,老师一定会喜欢你、支持你、更加关注你的。
作为家长,也应该利用好老师这个宝贵的资源。
如果孩子某一科偏科倾向比较明显,我就去学校找一找孩子的科任老师,让他像医生一样给自己的孩子好好地诊断一下,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一科学得不好,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比到社会上去找家教,找补习班要见效得多。
家长也要告诉孩子经常和各科老师沟通。比如说,考试结束后,孩子可以拿着卷纸找到这一科的老师,让他专门给自己分析一下自己的卷纸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后应该怎样改正,朝什么方向努力,这对孩子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广泛培养孩子的课外知识
现在的考试也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知识的丰富程度,过去那种学好书本知识即可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告诉孩子多看一些课外书和电视中比较好的栏目,比如“全纪实”、“科技频道”、“文化中国”等等。
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习方法和开拓大脑思维等等其它的课程让孩子去上,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现在陈姐的孩子在读初一,学习几乎不用陈姐去操心了,因为孩子早已掌握了如何去学习,还在苦恼的家长们,不妨试着学学陈姐的经验。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