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6-02-19 08:18:51)
有不少曾带着“尖子生”耀眼光环的学生,在名校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却被虐成了“学渣”。最近,这些“名校学渣”们直呼“从高中时代的学霸到了大学直接被秒成学渣,求心理阴影面积!”对于这种现象,有网友质疑,既然能敲开名校的大门,实力不可小觑,何以被虐成学渣呢?“名校学渣”逐渐成为网络热词,起因是“知乎网”上的一个提问:“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学生或毕业生纷纷跟帖回答,诉说自己的“血泪史”,人气最高的一个回答竟有6000多个“赞”。百年英才小编为您总结一下三种类型的“高校学渣”。
NO1终成大器型:每个名校学渣都是潜力股
每个学渣都是潜力股,尤其是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渣,至少天赋都不差。“好学校的学渣如果不是自甘堕落,那他一定是找到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事。如果这件事让他非常痴迷,让他对成绩不是很在乎,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大器。”
小陈七年前在西安一所985高校毕业,如今已经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的他笑称被问得最频繁的事情就是:“你大学时候肯定是学霸吧?”他说:“其实我真的不是什么学霸,我甚至都没拿到学位证书。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参加创业比赛,毕业时选修课没有修满。”小陈的哥们向记者“爆料”,小陈在大学里的成绩真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过程控制工程专业的他期末考试有四门不及格,补了又挂,挂了又考。“如果只看他的学习成绩,他的成功好像就是人品爆发了。”
NO2坦然面对型:要看得见学霸的付出
北京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谢对此相当坦然,他告诉记者:“学霸也就凤毛麟角的几个人?还不是怪自己不努力咯,我们只看到了学霸成功之后收获的鲜花和掌声,看到了他们得到很多人的羡慕和祝福,但是,你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努力,不要去羡慕学霸怎么就轻轻松松被保送至名牌大学读研,只要你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肯付出、肯吃苦,你一定也可以。”
名校生应调整自我认知,“通过了解社会形势和调整自我认知可以让人心中有数,适当缓解焦虑和迷茫;对于环境的变化,要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不能活在过去的世界里。”
NO3鸭梨山大型:学霸一下就会自己学得很累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小成对“名校学渣”深有体会。小成来自于内地一县城,中学时代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在学校享受着“学霸”待遇,大学进入中大后,小成发现自己很快被秒成了“学渣”。由于计算机专业性很强,大家几乎是从头开始学,小成很快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每天都在高强度学习,但学习成绩还只是班级的中等水平,”小成说,到了大学才知道什么是“高智商”,确实有那么几个同学,非常聪明也有学习方法,很轻松就能名列前茅。更让小成郁闷的是,原本以为到了大学生活就很丰富多彩,但学业的压力让他无暇顾及其他课外活动,看着其他同学学习轻松搞定,社团活动风生水起,小成更加郁闷。陷入“学渣”思维的他对大学生活充满绝望,甚至一度想到了退学。小成说,自己的状态让家人和朋友非常担心,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慢慢调整状态才好一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曾经的学霸成为学渣,甚至一蹶不振呢?
名校学渣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基础不一样。“我们的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竞赛保送,他们是有专业基础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基础,通过高考进来的同学,以及国防生。”
这样的客观背景导致上专业课时,有些人基础很好,自然成绩就好,有些人反而是零基础。“甚至有些同学,大学4年一直在追赶,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孙老师说。
造成学渣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
学校很多学生高中时都是尖子生,他们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兴趣和特长,也没有除成绩以外的获得自我认同感的途径。他们可能唯一比其他同学强的地方就是学习成绩好,上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唯一的优点也没有了,所以会心情低落。当然,很多同学也会在大学生活中慢慢找到兴趣和发展方向。
名校里竞争激烈,即使大家曾经都是“尖子生”,也总得排出来一个名次,后边的同学就会有心理落差,一旦不能及时调整,就会越来越消沉。有些同学一直习惯趋利避害的处事方式,做事情一定要让父母和周围人满意,获得表扬嘉奖。时间久了,就会变得不习惯找别人帮忙,也经常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最终导致无法和自己、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陷入焦虑。
中小学教育和广大父母也要重视“名校学渣”现象,别再把“考上名校”视为唯一的目标,别再培养“只会学习、做题和考试”的孩子了,如果经历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名校却成了学渣,甚至退学,又有什么意义?
本文来源:网络
前一篇:是谁,总把青春耗在暗恋里?
后一篇:千万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