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小学女生连换四个男友?背后原因每个家长都该知道!

(2016-02-04 09:28:13)
  小学女生连换四个男友!有没有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但是,这一回,中教君想说,这并不是一个虐单身狗的故事。如果要你选择,也许你宁愿不谈这种恋爱,也不想经历这个小女生的心路历程。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你肯定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经历。
  为啥?因为她的“恋爱经历”是出于心理和情感上的缺失而进行的补偿,是因为她“病”了。
  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然而,很多家长却只关注了孩子身体上是不是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孩子的心理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呢?孩子的心理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中教君今天就带你一起来看看!
  杭州小学女生连换四个男友,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吗?
  2014年,一个六年级女生在QQ上联系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这个大家眼中的优等生表达了强烈的自杀意愿,还写了一封“遗书”。
  她说自己已经换了3个男朋友,目前正在和第4个男生交往,但同时与前面3个男生依然保持着“关系”。她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值得留恋。她吃不下,睡不着,内心冲突剧烈,但在老师同学面前却依然保持阳光、开朗、活泼的表象。心理老师却发现她情绪激动,自我评价过低。
  第一次见面,心理老师和女生面对面谈话交流。原来女孩从小父母离异,她曾目睹父母打架。父母离异后,她随祖父祖母生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而最近,爷爷的身体很差。
  第二次见面,心理老师问:“最希望和男生做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陪我聊天。”但她和这些男生的聊天,“没有我想要的味道”,所以她不停地换男友。再问:“如果可以选择,你最希望谁陪你聊天?”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原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女孩终于明白,自己的“恋爱”其实是对父爱的补偿。
  第三次,心理老师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将她内心的潜意识表达出来,让她意识到:她一直以来扮演着开朗的形象,但内心存在着痛苦,对于大人带来的创伤,清晰明确地埋藏在心里。
  这样的咨询持续了一段时间,女孩慢慢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感、自罪感,同时开始直面与男生的正常交往,后来,考上了不错的学校。
  这个女生算是幸运,虽然走了一小段弯路,但是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科学的指导,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和这个小女生有类似情况的孩子,依然被所谓的“感情问题”困扰,如何发现并帮助他们,就需要家长们的一双“慧眼”了呢!
  家长们注意啦!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状您可要及时发现!
  单亲孩子更敏感
  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就像是“天降横祸”,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早恋苗头隐隐现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出现家长眼中的早恋苗头。一些心理老师还收到过好几封学生的早恋求助纸条:“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孩,这是早恋吗?”“我跟一个男生比较要好,爸妈知道了,说我是早恋,我想知道早恋是什么概念。”其实,这种感情除了有青春期的生理作用在“作祟”之外,也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想要会更早开始找寻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
  家长千万不要因此打骂孩子,不能否定他们情感的存在和正常性,同时要告诉他们这只是一种异性间存在的普通情感,不是爱情。只要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寻求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优生突然变差生
  小淼是名初一学生,小学时成绩很冒尖,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优生。到了初中后,家长发现她跟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性格也变得有些孤僻,这是初一新生和高一新生不适应的典型症状,不少学生身上都曾出现过。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习上的,二是人际交往上的。学习方面,课程更多,节奏更快,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调整不及时,成绩就容易下降。另外,在新环境,孩子们需要重新交朋友,一些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也会因为找不到朋友而失落。
  厌学情绪成长快
  青春期的孩子,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增多。小韩同学初一时,他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了初二渐渐变了,上课常开小差,偷偷看漫画,放学不先回家完成作业,而是跟一群所谓的朋友到处玩,还常常跟父母说谎。
  孩子渐渐长大,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也会逐渐增强,并开始关注社会上的人和事,容易受到诱惑,家长应格外注意。
  孩子心理问题怎么整?家庭教育是关键
  对待婚姻要谨慎
  近年来,离婚已经不再是社会上少见的现象。对于一些孩子而言,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让他们觉得再也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因此心理开始扭曲。对另一些孩子而言,天天看见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大事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让他们觉得父母的婚姻关系不过是摆设而已,让他们觉得心烦。所以,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但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和学校教育要配合
  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
  孩子说话要倾听
  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给予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宽或过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陷于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学一学科学的指导方法
  我们很多的父母学历挺高,但是在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知识这一块却有着很大的空白。也是因为这样,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只是凭借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教育的经验,不适应当今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父母们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可以从读一些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的书籍做起。
  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
  提供学习的条件。比如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去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父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就首先能预防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本文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