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之旅14——丹巴—梭坡古碉群

(2011-01-27 17:17:57)
标签:

丹巴

梭坡古碉

e1

碉楼

大渡河

杂谈

分类: 游记

 

             丹  巴——“千碉古国”

  丹巴“三绝”除前面我介绍的藏寨、美女外,就是碉楼了。丹巴是我国碉楼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有“千碉古国”之称。

  1916年,时任丹巴天主教堂神父的法国人佘廉霭将他拍摄的丹巴古碉和天然石英壁画寄回法国,参加在法国里昂举办的摄影展。东方神秘的古石碉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迷人的风采,在西方国家引起巨大轰动。

  别具一格的碉楼,数千年来悄然无声地挺立在祖国西南山野之间,如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述说着沉甸甸的历史沧桑;如丹巴的保护神,呵护着美如诗画的山山水水。矗立在横断山脉中的千百座古碉,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极为珍贵的建筑文化艺术遗存,是丹巴历史的见证。

  古碉用泥土和石块建造,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的独立于平地、山谷之中。古碉外形美观,墙体结实,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八角,少数为十三角。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最高可达50—60米。从用途上看,有用于作战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烽火碉,祈福保平安的风水碉,辟邪祛祟的伏魔碉。寨碉、家碉往往是邻居或亲属互保安全紧靠住房附近而建。建造古碉非一般建筑,是一番惊天动地的盛事,要卜卦、要合气运。家里生了男孩,就要开始备石取泥,如男孩长大成人还没修好家碉,就别想娶到媳妇。女孩在成人之际,在虔诚的洗礼之后,也要站在家碉前,接受长辈的教导和祝福。

                 梭   坡  古  碉 

  “梭坡”是藏语,译意为“蒙古”。在此地未开发之前,因曾有蒙古人在此放牧而得名。梭坡位于距丹巴县城约5公里的大渡河边。梭坡是丹巴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古石碉最集中的地方,有84座之多。从大渡河边望去,依山傍水,遍布山岗,巍峨耸立,蔚为壮观。

  11月11日下午,我们从丹巴驱车到梭坡。

         http://s11/middle/6795d17ft9ad08ca1a90a&690
   碉楼 依山而建,蔚为壮观: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085e83c0d&690
 突起的山峰被称作“神山”,梭坡古碉群在神灵的庇护下,历经千年:
http://s8/middle/6795d17ft9ad087538387&690
 碉楼刺破苍天,与远处雪山相呼应:
http://s5/middle/6795d17ft9ad08b020de4&690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如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http://s11/middle/6795d17ft9ad08e80573a&690

http://s6/middle/6795d17ft75e1a894eb55&690
  碉楼有的独立山间,有的与藏居相连:
http://s13/middle/6795d17ft9ad098290abc&690
  请看简介:
http://s8/middle/6795d17ft9ad090b4f977&690
  我们不满足于隔岸观碉,驱车过大渡河,沿着对岸山脚下崎岖险峻的小路,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梭坡莫洛村。

    村子第一家,我发现此村晾晒玉米和前面去过的村子不同,不是摊在房顶,而是分层挂在檐下,和贵州苗寨晾晒稻谷一样:

 

http://s15/middle/6795d17ft9ad0dd83e01e&690
  简洁而干净的民居:
http://s7/middle/6795d17ft9ad0df1decb6&690
  许多家院墙上开满繁茂的大丽花。这家粉红的为主:
http://s7/middle/6795d17ft9ad0e0b9d326&690
  这家是浅黄和橘黄为主。藏民的爱美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http://s8/middle/6795d17ft75e1b03c2da7&690
  雏菊如野生的,从墙中间蹿出,给灰色单调的石墙增光添彩:
http://s2/middle/6795d17ft75e1b06eb451&690
  这个可爱的孩子摘了一朵花送给我。我说:你能戴到头上吗?于是有了这张照片。在城市里,能看到如此清纯的孩子吗?
http://s1/middle/6795d17ft9ad0e6172300&690
  这个小孩挺有范儿,摆出模特的架势:
       http://s11/middle/6795d17ft75e1b0c2ce8a&690
  这是典型的藏族孩子的模样:
      http://s16/middle/6795d17ft75e1b0ee093f&690
  独立田间的巨大“惊叹号”: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0eaefcb7d&690
  最为难得的五角碉,据说是世界唯一,其价值不言而喻:
http://s16/middle/6795d17ft75e1b4e70e1f&690
  远处是茫茫雪山: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0ecacd8fd&690
  五角碉有些倾斜,像中国的比萨斜塔。如何保护好这珍贵的遗产,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http://s7/middle/6795d17ft9ad0f099b236&690
 在村子最高的碉楼前,立此标志:
http://s7/middle/6795d17ft9ad0f29d46a6&690
  村里最高最古老的碉楼:
http://s16/middle/6795d17ft9ad0f485d18f&690
  孩子们带着同行的朋友从狭窄的的梯子爬上楼顶:
http://s16/middle/6795d17ft9ad0f5fa55ef&690
   孩子们 登高远眺的快乐:
http://s1/middle/6795d17ft9ad0fab37390&690
 我跟着这头牛,进入一家民居:
http://s13/middle/6795d17ft9ad0feba3c3c&690
 这是专门用于晾晒的辅楼。从这个独木桥般的梯子爬上去,实属不易。我体验了一把,小心翼翼,一步一登,终于登上平台:
http://s5/middle/6795d17ft75e1b3409ed4&690
  只有站在房顶上,才能照到碉楼的全景:
http://s2/middle/6795d17ft9ad0fc94f071&690
  我下来后,女主人向我们两个进她家的人,每人收了十元。同时送我们每人一小袋(大约半斤)山核桃。旅游景点照相收费不足为怪,收了钱还送礼品,头一次遇到。山里人挣钱不易,女主人的善良令人感动。

  梭坡村在山梁上,要不断攀爬。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度,走平路毫无问题,但要不停地爬山,就不免气喘吁吁了。一帮放学的孩子热情地带路,簇拥着我们不断攀登。

   我被孩子们簇拥着往山顶攀爬:

http://s12/middle/6795d17ft9ad1fe9c317b&690
  累了,休息一会,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等。大声喊着:“阿姨,快一点!”我纠正她们:“不是阿姨了,叫奶奶!”“不是奶奶,就是阿姨!”想想我也没那么大孙子,爱叫什么就叫什麽吧!我们精力充沛,健康快乐,活力十足,难怪孩子分不清年龄。冲着这声阿姨,再累也得往上爬!
http://s13/middle/6795d17ft9ad200b7ec3c&690
 同行的朋友也被孩子们簇拥着、鼓励着:
http://s1/middle/6795d17ft9ad2057a2d00&690
  孩子们把我们带进古树林,树下石碑有东女国拴马树的记载:
          http://s16/middle/6795d17ft9ad207b76fbf&690
  年代久远,古树仍高大茂盛:
http://s11/middle/6795d17ft9ad20adcb13a&690
  我们就是从树间的小路爬上来的: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20ccbcc3d&690
  有孩子做对比,可见古树的高大繁茂:
http://s3/middle/6795d17ft75e1ce46b362&690

  老人摘着自家院子的无花果,送给路过的孩子:
http://s12/middle/6795d17ft75e1cec039eb&690
   老人还把无花果送给我们。我装了一兜,分给朋友品尝。像熟透的猕猴桃,又软又甜。老人的善良、热情、好客,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http://s11/middle/6795d17ft9ad2152be8aa&690
     漂亮的小女孩包皮吃着老奶奶给的无花果: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2175f77bd&690
    小女孩儿不仅长得好看,衣服也非常时尚、漂亮:
       http://s16/middle/6795d17ft9ad21ccd834f&690
  开商店的父子俩关门回家:
http://s9/middle/6795d17ft9ad221cf4468&690
   清秀 的商店女主人:
         http://s3/middle/6795d17ft9ad22d780542&690
  下雨了,我们没登上山顶,不得不无功而返(我暗自庆幸,阿弥陀佛!)。天将黑,路遇打工回家的健康而又帅气的丹巴汉子:
http://s6/middle/6795d17ft9ad232d2b9f5&690
  刚下过雨,行动中对焦不准。但我仍保留这张片子,因其生动、难得。这有点模糊的形象别有一番味道呢:
http://s8/middle/6795d17ft9ad2373f3727&690
  天黑了我们才出村,想起“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歌:
http://s1/middle/6795d17ft9ad234f0dce0&690
  右边 这就是我们来时走过的崎岖不平的路。大渡河水奔腾咆哮,汽车擦着岸边颠簸前行。转弯处稍不小心,就会冲入水中,大家提心吊胆,想起来就后怕!我们让司机趁天没黑时,提前到对岸等。我们步行过铁索桥乘车。左下角闪灯光处就是等我们的车:
http://s7/middle/6795d17ft9ad239b616e6&690
  第二天一早,向大渡河县进发,又经梭坡。在阳光照耀下,古碉群更加巍峨壮观:http://s15/middle/6795d17ft9ad32864647e&690

http://s5/middle/6795d17ft75e1ea98e1b4&690

http://s11/middle/6795d17ft9ad32be5ff6a&690

http://s12/middle/6795d17ft9ad32d93d59b&690

http://s3/middle/6795d17ft9ad32f5b0202&690

http://s14/middle/6795d17ft9ad333b69f4d&690

http://s2/middle/6795d17ft9ad335a31c91&690

  别了,梭坡古碉群!别了,东方的“金字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