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线旅游的老大老二相继公布了2014年财报。为了做业绩,去哪儿的亏损简直逆天。
去哪儿2014全年总营收17.6亿,同比增长106.5%;全年净亏损18.4亿,为2013年的1202%。
但往前看,携程上市11年从未亏损过,为啥把不亏损还当一个功绩?2013年携程的利润是1.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亿多,是2014年的5倍。
而且携程2014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严重,第四季度开始已经是亏损达2.24亿元,2014年携程的利润是从前三个季度来的,从在线旅游竞争趋势上看,携程2015年几乎必亏无疑。
高投入抢份额必然带来利润的下滑。
国泰君安认为,2014年携程大部分净利润来自非经营收益,特别是利息收入和其他收益很不稳定且净利润中的占比极大,给携程的净利润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去哪儿2013年起推TTS(全方面规划整合服务),将用户在去哪儿网上完成支付过程。拥有支付和交易信息之后,去哪儿可以掌握平台款项结算账期,这个沉淀资金带来的收益也是一项收入。
另一家在线旅游网站途牛直接把账期开发成了金融产品。
去年途牛宣布推出面向合作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牛业贷”,首期提供“订单融资”和“信用融资”两款产品,帮助中小型合作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其实是途牛利用供应商账期,将供应商货款反过来贷给供应商,并获得相应利息。
携程推出的携程宝,和近期热卖的程涨宝系列产品,也是类供应链金融的产物。
靠近商贸的地方都容易产生金融服务,京东虽然不盈利,但利用京东积累的客户和供应链,京东金融就有很大潜力。
看起来在线旅游在火拼的同时,账期沉淀资金和供应链金融或许能够帮助在线旅游公司赚点救命钱。
不过在蚂蚁金服和去啊合作推出“信用住”服务计划之后,可能生生把这个小火苗给掐灭。
蚂蚁金服一月份推出芝麻信用,推出个人征信业务。去啊旅行基于芝麻信用推出酒店服务计划,将个人征信业务落地。一旦在去啊旅行中选择“后付”标签的酒店,去啊的后台会测算用户芝麻信用分数,超过600分的就可以预定酒店,不用担保押金可以入住酒店。
目前,全国加入该服务的酒店已经3000家,包括高端度假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等,三月底可达5000家。
去啊旅行能这么做,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入股了石基信息,后者是国内90%五星级酒店信息管理软件的提供商。通过石基信息把芝麻信用的评分落地,芝麻信用就不仅仅是数字,而是财富。
用户爽约率一直是OTA的痛点,行业一般是45~55%,最新的统计显示,信用住的爽约率在3成以下,信用的约束在酒店行业已经初见成效。
这种一不存在住户押金而没有客户账期的模式,会打打打击在线旅游网站的供应链金融冲动。
去啊这种抄后路的做法,不是砸别人的饭碗,而是砸掉在线旅游行业的锅——这会生生把在线旅游探索出来的盈利模式给灭掉,或许这点钱对财大气粗的阿里不是什么,对嗷嗷待哺的去哪儿或途牛来说,就是救命钱。
在线旅游行业阿里已经入场,并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把整个行业撕开一道口子;如果腾讯入场,微信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来已经血雨腥风的在线旅游行业,在2015年将迎来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没有粮草没有干爹或许就会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