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农(Canon)

(2006-04-13 01:4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让我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我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我不是太懂得音乐,但是我也可以作为一个有听力能力的人来听一段音乐。卡农里面的缠绵的忧伤深深的打动了我,两个热恋情侣之间的互相依恋,至死不渝。让我想到了很多,就像Jack和Rose,梁山泊与祝英台,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这种感人的乐曲就是听上一百遍也不会厌倦的。
   在全智贤的《我的野蛮女友》中,恋爱百天时在音乐大厅中她弹奏的就是这个曲子,难怪第一次听这支曲子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曲子时而高亢,时而低回,丝丝不断,余音绕梁,回肠荡气。
   在安静地夜里自己一个人欣赏卡农这样的曲子,难免会有忧伤的情思,小提琴就是一个表达内心感情最好的乐器,我以为。单单是因为这一支曲子,我记住了Pachelbel的名字,在三百年后,我同样感谢他给后世的人们创造了这个一支不朽的曲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通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