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听到富士康公司向第一财经的两记者索赔3000万,第一感觉就是一幕闹剧。在一个无所遁形的世界里,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除非动用政治资源,这场官司富士康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富士康明知道自己会失败,而且已经有了失败的经历。之所以这么做,答案只有一个,这不是一场理性的诉讼,而是董事长郭台铭的一时泄愤。
作为现代企业,都知道公共关系部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一时的口诛笔伐不光是名誉的损失,有时候就有一些有原罪的企业轰然倒塌。何况就此事而言,第一财经的报道在事实上是相当过得去的。富士康的无理取闹激起了全国媒体的一致对外,一时间风云突变,看似没钱弱势的媒体结成了强大的同盟,在舆论上行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开始时受到影响的法院也会权衡自己在此中的得失,为一家公司而激起民愤,这不是一桩好生意。
展江说媒体是公共资源与私有资源的结合,就是指报纸不光是报社同仁的报纸,还是全国人民的报纸。为人民立生命,如果一家媒体有很好的自律环境和职业操守,即便有时候因为真像被掩盖而出现非本意的失实报道,也是可以容忍的。所谓监督者就是如此,被监督者则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