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TBV9qgy6DJmfLYSKaa&690
06年抄的,一段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好像是钱钟书说过,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写得不错。我未能免俗,有了名家说好,估计一定不差,也就喜欢起来,花了整个月,断断续续读毕。
读完,感觉也无它,闲谈而已,谈天说地,聊花侃柳。现在已是完全忘记了。
当时还读其他一些明清小品文,比如《瓶史》、《闲情偶寄》、《浮生六记》、《板桥杂记》等。(我当时读的是学林出版社出的明清小品文合集,叫《明清娱情小品撷珍》。)
附带还读了些年代更早一些的笔记小说,魏晋的,宋元的。比如《搜神记》、《酉阳杂俎》、《南村辍耕录》等。自己感觉,年代早一些的文字,多数重在叙说内容,而文笔之闲雅,或不是第一要紧。
悠哉游哉,得一闲味,还是明人的好,如果要体味闲情逸趣,当读明清(个人感觉)。当然,魏晋的文字亦有轻灵宛雅的,比如著名的《世说新语》,实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河,只不过《世说新语》所记,多录自是汉魏晋史实(正史杂野史?),内容应异于小说,但其笔法,实为后世笔记小说之所宗。
确实,小品文,都是些没大意思的文字。(不好意思,我把五百字以下的文字,都看作小品。)
反正都是些闲人,写来解解闷的文字。其中说神说怪的也不少,早的有《搜神记》、《幽冥录》,近的有《阅微草堂笔记》、《夜雨秋灯录》。
(《聊斋志异》也应该是笔记小说?聊斋先生所写文字,味道醇古,可以独立此等短篇文言小说之表,《聊斋志异》之笔法,一反明清笔记小说之闲味,直接到魏晋志怪,唐人传奇中去讨生活。笔记小说,似一,而又是二。笔记范围宽,小说(三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只是小说吧,可以有笔记的一些笔法,来演绎故事。好像把《聊斋志异》谈进小品文了?虽然其中有不少文章,是超短篇。比如《鸿》,不足二百字,《衢州三怪》,只百字(见学林出版社《蒲松龄全集》349页、398页)。集中此类文字不少,纯粹是笔记写法,是小品文味道。所以,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就把笔记与小说笼到一起,不分家了。也好。)
要知,笔谈和小说,顾名思义,小说,也就是聊天故事而已,小,就是无关要旨;而笔记,也就是用笔记下一些似真似假的道听途说罢了。在古代,此等文字都是闲话闲聊的饭后谈资,应无大分别。
好像,林语堂提到过明人小品,因为此等文章,文字无聊,皆无关国计民生,难怪招来鲁迅先生的反对。
我也正因为无聊,所以就抄了一些,装裱了几本,这是其中一本。
试用明人笔致(自己认为),去写明人的文字。感觉比较有味,当然,此味,也是小品味,不大。
前几天,几位朋友去武当山玩,说是“问道武当”,叫我去,我因为手上杂事忙,没有去。遗憾!
他们玩了六天,山上住了三天,武汉市玩了一天,拍了许多照片,过几天给我欣赏,说:“你不去,可惜。应该有很多诗可以写。”
我说:“我可以看你们的照片写诗。”
他们中的一位,很认真地说:“不行,这就像现在比较普遍的学术造假。”
哈哈,真有你的。。。。
乐为 2013 10 26日记
http://s13/mw690/001TBV9qgy6DJmgjwTO6c&690
http://s16/mw690/001TBV9qgy6DJmgMPlZ9f&690
http://s6/mw690/001TBV9qgy6DJmhfWol65&690
http://s6/mw690/001TBV9qgy6DJmhNPZr35&690
http://s8/mw690/001TBV9qgy6DJmigY9Fe7&690
http://s6/mw690/001TBV9qgy6DJmkeBI915&690
http://s10/mw690/001TBV9qgy6DJmmdUDf59&690
http://s14/mw690/001TBV9qgy6DJmoPLNXbd&690
http://s6/mw690/001TBV9qgy6DJmpmhUhc5&690
http://s16/mw690/001TBV9qgy6DJmpWeM79f&690
眉批有06年8月17日字样。故此书当在06年夏天读的。读书销夏,记起《江村销夏录》。夏天,真适合闲文字的。
http://s3/mw690/001TBV9qgy6DJqXJxIK2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