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第二届避暑山庄文化使者选拔大赛回顾

(2014-05-20 17:09:17)
标签:

文化

        两届“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使者大赛”,紧紧围绕“盛景说天下”的内涵“福地盛景 和善八方”,以宣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的旅游价值为目标,文化价值为基托,精神价值为契机,追求景区世界文化遗产、5A品质的“美誉度”的广泛、有效传播。大赛力图在社会、网络、媒体、景区和人际五大关系,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之间,“重建”广阔、开放的时空“互动”关系;并借势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化部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以当下科学的、时尚的宣传方式,利用山庄景区与时下文化旅游的关联性,倾情“恢复”山庄景区和相关景区的、地区的“历史关联性”。活动强力地涵盖了景区的基本目标市场、主要目标市场、机会目标市场和聚焦目标市场,将景区的自然美、人文美、宗教美、皇家美和体验美“六美”传播得丰沛细腻,和善八方。

 

 

        位置决定视野。鉴于避暑山庄景区的世界级品质,两届大赛,皆以“天下”为视野,以“全民选秀”为主要互动形式,实现“走出去战略”,所形成的避暑山庄景区“福地盛景 和善八方”的效果,既是对承德市政府提出的“避暑山庄 和合承德”口号的契合,也是对这个口号的有效落实和发展。

        依托完整的360°品牌整合推广平台打造“新闻源”

整合推广是一个多元的传播元素渠道,也是一个敏锐、高效的新闻生成机制。两届大赛,都坚持了在“品牌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上,实行传播管理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执行,就是依托360°品牌整合推广平台,进行整合行销传播;运用公共关系、事件行销、网络营销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使用,帮助避暑山庄景区增强品牌美誉度,维护旅游者忠诚度,有力地保证了两届文化使者大赛的“与时俱进”性和传播针对性。例如,第一届大赛,在社会热点方向,充分地利用了由“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而引发的全社会“反三俗”行动,同时大胆引进已“成名”并具有正面形象的谢佳为文化使者,打出传统文化牌,取得了高性价比传播。又如,在政策使用方面,第二届大赛充分利了国家旅游局“中华文化旅游年”的倡议,将第一届两名文化使者,增选为6名,建立大规模的文化大巴万里文化巡游,并以山庄康乾72景为动因,与中国传统文化知名景区进行互动,也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和传播效应。其他,如联合营销方面,鼎盛王朝的加入;公益方面,与民政部合作捐赠6地救助站,也都是这个平台开放、高效的展现。

         构建立体化媒介集成平台形成饱和传播

        根据新的“媒体势力范围”格局,两届大赛,在媒体的使用上,以三个原则为指导:

        1、以互联网为基准业务平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进行全方位覆盖使用。

        2、建立新型媒体关系,与媒体形成资源互补。

        3、成为媒体优质的新闻源,使媒体有持续关注的动力。

        两届大赛,都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新浪为平台,进行网络选拔。其中的核心取向,是把活动平台放置于新浪,能同时满足两个山庄所需要点:新浪既是影响巨大的活动平台,又是传播广泛的媒体机器。这个特点,保证了活动和传播的统一性、同步性,同时保证了大赛的权威性、广泛性。两届大赛,新浪扮演的是“信号基站”的角色,它源源不断地向全国100多家各种形态的重要媒体,发射避暑山庄文化使者选拔大赛的信号,也不断向全国亿万网民发布大赛每时每刻的进展。可以说,两届大赛的媒体组合,是以新浪为基点,形成的包括平媒、电视、广播、通讯、网络、户外媒体全形态的立体化媒体集成。当然,这个理想的效果,来自于山庄景区和新浪的新型媒体关系,即双方资源互补、互惠。

        在“成为媒体优质新闻源,使媒体有持续关注的动力”方面,大赛的立足点,是中央媒体贴紧新华社、城市消费媒体绑定“燕赵都市报”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山庄景区的宣传需要,将中国媒体最发达,同时也是山庄客源地的京津唐、东三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作为战术基点,进行全国辐射传播,取得了希望中的效果。例如,两届大赛,新华社和燕赵都市报,都发布专题评论,并对大赛预赛、复赛、决赛和赛后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这对于一个投入不大的商业目的明确的赛事,是非常少见的。

两届大赛,中国前10平面媒体、前10电视媒体、前10网络媒体,都对活动进行报道,成绩取得不易,但效果显著。

        凭借营销在场性和互动性加权传播的深广度

        与消费者动、与消费区互动,与媒体互动,互动,是两届大赛核心手段。互动营销是当代营销方式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形成互动,必须互动者在场。两届大赛,避暑山庄文化使者选拔大赛专题页,“驻场”新浪10个月,点击超过4000万次,吸引全国各高校40多所,参赛选手近5000人,从重点大学博士到外国留学生,从学者到演员,从千万博主到普通究丝,都是这个在场性和互动性的体现。而避暑山庄官方微博,粉丝量曾一度名列全国景区的榜首,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在场性和互动性的重要。

 

        同时,在场性与互动性,也体现在大赛的线下活动中。第一届文化使者的国外出使,第二届文化使者的文化大巴的万里巡游和环城地推,使线下活动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和独创性。第一届文化使者出使尽管美中不足,由于签证原因,选手未能实现探访白金汉宫的计划,但由于当时的立意在于传播,良性效果还是有很大显现。 

 

        获得有效的传播效果

        所有的工作指向,都是一个目标:良好的宣传效果。两届避暑山文化使者大赛,立意时空开阔,机制完备,操作专业,按目前的投入量计算,几乎把媒体使用到了极致,获得了满意的传播效果:按两季赛事10个月时间计算,仅新浪专题页,平均每天就有13万的点击;仅文字报道,平均每天就有4.24篇新闻、4500字见诸于媒体。

以上传播,还没有做到完全统计,特别是网络转载,这里忽略不计。按照媒体广告报价,初步估算,两届避暑山庄文化使者大赛的传播价值,可以合计对等于6千多万人民币广告费用。两届大赛,结合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化载体,运用了现代营销手段,做大了传播范围和效果,树立了山庄不仅是传统文化集大成的载体,在当下,还是传统文化的实践者、扶持者的品牌形象,从而充分扩展了市场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