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进,风云变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离我们翩然远去了。但翻看古老的时光,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总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向走进她。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岁月已经掩埋了帝王的丰功伟业,而当时清代皇帝的三个居所: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和承德的避暑山庄却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朝代的变迁。她们也一直和民族的命运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同行
。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即盛京宫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增建。沈阳故宫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享誉中外。沈阳故宫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沈阳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
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这一百多座古建筑中,曾经有清王朝草创时期的两代帝王在此生活和执政,运筹帷幄,为一代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业。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在这里,当年的马上民族,凭着十几万的人马横扫对手几百万大军如卷席,建立了生机勃勃的王朝。如果用一只翱翔的鹰来比喻清代,沈阳故宫就是她的振翅高飞。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进而统一中国。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清朝在北京落了脚,开始了一个朝代的雄图伟业。经过了几代皇帝的费心经营,康乾盛世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华民族在封建王朝的发展也达到顶峰。北京故宫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她象征着这个朝代正在大展宏图。北京故宫的建造并不出于清朝的统治者,于是一代伟大的帝王康熙将目光投向了承德,他在那里建造了完全属于清代的皇家人文建筑群。
承德避暑山庄,更像是清代不掺杂的缩影。避暑山庄建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即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占地
564万平方米,宫墙长达10公里。这是一座宫苑一体的大型皇家园林,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同于沈阳故宫多种民族风格并存,也不同于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是清朝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日常起居的地方。苑景区又有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之分。湖光山色,兼具“南秀北雄”之特点。山庄内楼台殿阁,寺观庵庙等古建筑达120多组,它们因山就水,遍布全国,其中就有康熙皇帝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皇帝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史称“康乾七十二景”。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避暑山庄的规划设计突出表达了封建统治者“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宏大气魄。
避暑山庄建成后,清帝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此会见王公贵族及外国使节、处理奏章、消夏避暑。统治者将政治的刀光剑影化作这一园的山水朦朦。这里是一个朝代从容不迫的闲庭信步。
清朝兴于沈阳故宫,定都北京故宫,盛于承德避暑山庄,这一清晰的历史脉络让今天的我们不由得的追寻。这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时代的脚步。三座宫苑像三颗珍珠穿起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辉煌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