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万里茶道上名震草原的归化城,呼和浩特没留下什么特别壮观的茶道遗址。但如果把大召寺算上,局面就不一样了。
大召寺有点像拉萨的大昭寺,尤其是寺顶雕像,显然出自同一个形象。比起西藏那个大昭寺来,这内蒙古的大召寺,在金壁辉煌的印象上相同,但尤显得精美、鲜亮、宝气,簇新簇新的。
两个大召(昭)寺,当然有关联:都是藏传佛教圣地;都是黄教寺院;大召寺里除了诸菩萨,也供了达赖四世、五世。
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迎接西藏达赖三世索南嘉措于青海,许愿在呼和浩特将“生灵依庇昭释加牟尼像用宝石金银庄严”,由此开始兴建大召,第二年建成。明万历帝赐名“弘慈寺”,因寺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亦名“银佛寺”。
清康熙雍正年间,日后叱咤草原的最大的国际茶叶商号“大盛魁”横空出世。据说,商号初创时生意艰难,过年时三位创始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揭不开锅,只有米汤。就在这时候,来了位穿蒙古袍、背一个包裹的壮汉求饭。三人热情相待,将仅有的米汤给壮汉喝。壮汉喝完,说出去办点事,留下包裹走了,一去不回。所留包裹,是一包白银。这白银作为“大盛魁”的发家资本,使商号生意大兴。
相传,这壮汉实为喇嘛化相,王、史、张三人尊之为“财神”;其银两单记一笔,为“财神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参与分红,但不取出。为了纪念此事,每年正月初一,“大盛魁”商号上下都要喝一顿米汤。
下面的图片摄于2014年8月29日下午,主要部分摄于大召寺,最后两张摄于昭君陵。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