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序

(2012-12-27 00:01:57)
标签:

杂谈

听吴彬说,《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马上就要印发,年前就可以把样书寄来。这是“六十年三地歌”系列文章的集成,在三联书店出版。

下面是这本书的序。


作为急吼吼的现代人,我一直遗憾,历史写作远远落后于时代。这辈子要想看到这辈子的历史,得等到下辈子,或下几辈子。显然,人的命没那么长,等到下辈子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辈子的历史是看不到的。

当然,我们可以从其他途径,读到关于这一辈子——新闻、资讯、日记、文学、纪录片……但这跟历史,究竟不同。历史希望有一个整体的观照;同时是沉淀的,有深度,此种深度与人类整体的深度是同等的,或者说,为人类整体的深度提供新的量度、新的延续;它坚固,不易碎,能给人以豁然开朗、洞若观火、坚固稳定的眼光。

多少出于这原因,我在仓促之中接下这个活计,写一部六十年来的中国歌曲简史。我写的这部历史,也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从一九四九年起,一直写到我搁笔时的眼下,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公历1872年6月20日)的这个感慨,道明了中国近两百年来剧烈动荡的现实。这是世界连成一体后,发生在中国这个局部的景观。身在其中,如置身汪洋中的小船,四周狂风骇浪不息,内心无片刻安定。因短短一生的脆弱无常,我们或许夸大了这激变的程度。写下这六十年的歌曲历史,思接远古和当代,从这一小小局部,我似乎看到了一点内部的景象,那在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的云水风雷下面,来历分明、绵绵不息的母体的延续。抚今思昔,遂心有所定,心有所安。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