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教育

(2012-11-22 02:29:38)
标签:

杂谈

情感教育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中国的音乐教育例来缺乏,这种缺乏,从骨子里来说是缺少美的教育,缺少对情感应有的尊重。在学校里,音乐同各门科目一样,会以一种国民的惯性迅速转向道德的教化和功利的训练。表现在书籍上,就是中国的书店里向来缺少音乐方面的文字——当然,供练习用的琴谱是不缺乏的,供卡拉OK的歌本是不缺乏的,热衷于版本比较的圣经是不缺乏的——但如果你想找一本不是给专业人士、也不是培养一技之长的音乐书,可能是千难万难。所以对那些有兴趣于音乐美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常常是饥饿。

近几年的状态稍有改观。比如说音乐家的传记,在书店里正日复一日地多起来,但它们多以×××编译的方式出现。说句不中听的话,这些编译有点类似于东拼西凑,材料不信实、观念不统一、情感不纯粹、目光不清澈,总之,剪刀加糨糊是也。所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因此而有了全新的、进步的意义。

这套书一例由外国作者原作,隶属于英国的Omnibus Press,Omnibus Press用中国话说,意思是“公共汽车出版社”(或“精选集出版社”)。正如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家出版社的音乐家传记主要为大众普及读本。有意思的是,由于丛书大量的插图,加上支付作者版税,在英国,它的价格居高不下,反而达不到普及的结果;中国现在购买了它的版权,通过在国内印刷,价格反倒普及:每本10~16元,大概连英国书价的零头也不到。

最近,这套丛书出了第二辑,包括柏辽兹、德沃夏克、里夏德·施特劳斯、威尔第、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西贝柳斯各一本。它们的特色在于:提纲挈领的一生回溯、音乐与人生的交互叙写和大量原始文本的穿插使用。联想到前面所说的美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我们可以看看其中的一本书——瞧瞧《德彪西》里的德彪西是怎么说的:

 

精确的训练只能于自由中求得……别听任何人的开导,只消听微风掠过,述说着世界的历史。

本质上,真正的实物最能抚慰我们。然而人们不够尊敬海……不应该允许历经日常生活劳苦而变形的身体在其中沐浴,这会使鱼儿哭泣。海里只能有女妖。

我越来越相信,音乐基本上是不能够纳入一个严密而传统的模式中的。它是由色彩与节奏构成的。其他的都是虚假造作,是冷血的白痴骑在大师背上发明出来的。

 

1999年10月

 

 

“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全套10本,共121元。


 

首刊于《武汉晨报》1999年某期,收入《回到歌唱》新版,2009年6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