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从未刊出的《后记》

(2012-11-15 22:47:17)
标签:

杂谈

一篇从未刊出的《后记》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下面这篇文字,是我为《倾听就是歌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6月1日出版)所写的后记,但它从未刊出,而我也竟然忘了。

不应该的,尤其是本该有的对引文出处的详细交代,因此或有所疏漏。刚才翻检资料,无意中发现了,原样录出,愿能亡羊补牢。

后来,“电子音乐”这组文章完整地收录在《回到歌唱》新版中。我查了一下书样,还好,新版中的脚注大体得到了保留。(《回到歌唱》新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日出版)

 

出于体例考虑,出版社的编辑删去了“电子音乐”部分文后所附录的全部脚注,“主要考虑到此书不是一本学术书”。这一状况正与当初我写《电子:声音的一切可能》所引起的状况相同——由于脚注的缺失,导致文中一些引文及资料未能交代出处,产生学术品德上的问题——所以必须格外说几句。

“电子音乐”最初是我与史文华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系列中还包括《从科学中长出的音乐》、《突破旧音系》、《声音与变形》等几篇,“出于出版考虑”,这几篇没有收录,对我来说无疑是个遗憾。

“电子音乐”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是我对电子乐写下的最初的思考,并且,对这个大众所知不多但对当代生活已无孔不入的新事物来说,这个系列仍算是一扇不错的并且是少见的窗口。该书保留下来的三篇,有些仍包含着史文华的劳动,主要是:《从计算通向民族》中Fateh Ali Khan、《我在幽灵丛林中的生活》、Harold Budd-Luciano Berio-Diamanda Galás等三节;《从具体音乐到拼贴艺术》中Scott Johnson-John Cale-Laurie Anderson-Lee Hyla和John Zorn两节。

其时,我们合作的通常程序是,由我提出若干方向,然后由史文华作出资料搜集工作;最后,我在资料基础上再重新思考,形成述评文字——一段愉快的合作时光,早在1998年6月间结束。现在史文华去了美国大峡谷,我也有了诸多变数,虽然发现了更值得合力向前的目标,却已失去了合力的可能,在此向老朋友说声感谢吧。

还要说感谢的是:郝舫的《电动灵魂》——《从具体音乐到拼贴艺术》中“DJ Spooky”的段落,直接援引了郝舫的有关论述;姚大钧的前卫(潜味)音乐网——《格物致乐》中关于“水的音乐”的论述,我没有多少听觉经验,只能大段引用他的评论并保持沉默;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姚大钧的批评,关于电子音乐的多种缪误说法,这次均得到了及时的修正。另外,罗忠镕和杨通八主编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也是我有时参考的书——在电子音乐、现代音乐甚少有人涉足的中国,这本书的专业和细致,显得十分罕见和珍贵。《格物致乐》中泽纳基斯《皮托普拉克塔》和UPIC系统部分,就直接援引了这本辞典的描述。我还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的钟子林教授,正是他1991年出版的《西方现代音乐概述》,让我对当时已经接触但却说不出话来的一大堆电子音乐唱片,开始有了最初的阐释可能。

这本书的另外三部分:“流行篇”和“摇滚篇”以2000年以后的作品为主,间或有很旧的文章,属于遗失在旧电脑里的漏网之作,这次把它们悉数打捞起来,从此与之告别;“李皖评碟”部分的小文字,原本没有入书的计划,因出版社提出“涉及具体作品太少”,也将它补入。现在做完了这一切,真的是要说再见了。

那么就此别过,再见时希望说出新的话。

 

李皖          

2001年3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