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臭三八

(2012-11-05 00:05:38)
标签:

杂谈

臭三八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在英人中,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的长相可谓特殊——他长了一张鲜明的印度脸。因此,关于他是印度人的传闻满天飞,而他一再的声明,也并不是太有效。比如,连我都认为: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瞧你那张脸,否认有用吗?

印度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的大街上,印度人非常常见;牙买加人也常见,皆是出于同一种原因。印度人、牙买加人现在是除白人之外,英国最大的两支少数民族,有相当多的长住人口。所以,印度音乐和牙买加音乐也长入了英国音乐,是很自然的事。英国有一部分摇滚历史,甚至就是印度音乐史和牙买加音乐史的旁系。但由于历史原因,印度人地位比较低。说莫库里是印度人,可能否定了“皇后”(Queen)这支牛逼乐队的白人正宗血统,也中伤了其高贵性,隐含着对主唱是二等民族的贬低口吻。

莫库里确实不是印度人。他是波斯后裔,父母都是血统纯正的波斯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出纳,为不列颠殖民部工作。这导致了莫库里难以被人理解的履历:出生在非洲桑给巴尔;少年时代在印度度过;8岁上了印度一所英式寄宿学校,在那里待到17岁;之后,一家人迁入英格兰,莫库里考进伦敦一所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与设计。

可以肯定,莫库里的少年时代十分孤独,毫无家庭生活的气氛。寄宿学校时期,父母几乎从不来印度探望,包括西人看重的复活节,莫库里也是一个人过;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他与祖母和姑姑住在一起。

莫库里后来的家庭生活,也十足像一个寄宿学校,是一种群体式的,只包括男性、朋友、欢聚、狂饮、放纵的生活。我不知道莫库里的同性恋取向是否源自他的少年经历。有研究说,同性恋者都是天生的。但以我对一些同性恋者的观察,此天生并非指生下来即注定,而实在与他们童年的经历有关。

因为父母的波斯背景,莫库里信奉拜火教,这是查拉斯图特拉创立的、在伊朗及中东地区广为奉行的宗教,曾为波斯帝国国教。但莫库里并不是虔诚的拜火教徒,这种皈宗纯粹是家庭所赐,他的家庭非常传统,他的葬礼最后是按着拜火教的仪式,尘埃落定。

拜火教徒莫库里,一生保持了对宗教的淡然,或说,彼此相安无事,互不侵扰。这一事实,有助于重新认识“皇后”乐队的歌曲。因为“皇后”乐队的英国背景,人们易于以基督教背景对他们的一些歌曲进行想象。比如,《波希米亚狂想曲》的音乐和视频,分量尤其吃重的开头和副歌部分,给人强烈的基督教堂的联想;其歌剧唱腔与合唱队(唱诗班)相互激荡的样式,也像是与此有关。但是你细听,这其中的祈祷,可没什么基督的影子。走投无路的迷途羔羊,当他向苍天呼喊时,他喊的是真主、妈妈、妈妈咪呀,这真是信仰和教派相当含混的呼声!

莫库里的嗓音,华丽、高远而辽阔,是英国乃至世界摇滚乐的一个极致。但是在面对迈克尔·杰克逊、蒙特塞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é)时,莫库里却屏住了呼吸,变得羞怯,小心翼翼。类似的,他对乔治·迈克尔、艾瑞莎·富兰克林也表现了超乎寻常的敬意和好感。这种极致对极致的臣服,有趣的、发生在超级明星之间的偶像崇拜,特别能帮助我们识别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极致嗓音、非凡歌艺;它也同时从侧面反映出,“皇后”及其这类艺人的艺术特质究竟为何,那是一种极限式的、建立在非凡能力之上的、具有超人特性的歌唱艺术。

我一直都以为,莫库里的歌艺,是一种离歌剧非常近的艺术。《歌剧院的一夜》,“歌剧摇滚”,歌曲《巴塞罗那》,莫库里与歌剧女高音卡巴耶的合作唱片,无不为此佐证。但恰恰是这次合作,包括莫库里对帕瓦罗蒂辉煌男高音的不可思议和惊慕,让我醒悟过来。起码,从那种歌嗓的渊源来看,莫库里的声腔实际上离歌剧很远,那种穿透力极强的、骇人听闻的辽阔高音,与古典男高音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是一种混合了男声与女声音域的尝试,是摇滚乐的一项独有创造。它来源于何处?从欧陆古典音乐观的角度,很容易把它与假声男高音的传统连在一起。可是事实上,它与黑人唱法——黑人圣歌、福音、灵歌、布鲁斯的传统可能更切近。作为莫库里这一个个例,印度声乐的影响,也不失为可能的来源,比如,在印度的寄宿学校,宝莱坞女歌手Lata Mangeshkar,曾经是少年莫库里最激赏的对象。

《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是莫库里生前的私人助理所写,是一本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三亲”型传记,而由于作者在音乐专业上的局限,书中记叙最多的,当属莫库里的演艺和生活八卦。此类书,我称为“臭三八”——真实的,但又是琐碎的;内幕的,同时偏向于黑色的。一个花天酒地、寻芳猎艳、醉生梦死的人,一个吸毒纵欲、奢华放荡、最后被艾滋病取去了性命的人,一个同时与世界各地一堆美男保持着同性恋关系的人,一个写出感人肺腑的情歌却一再劈腿、很少忠诚、从未爱过某个异性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贡献了摇滚史上一系列辉煌演出和经典作品的人物。

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真实的莫库里,重新认识并发现真实的“皇后”作品。即使作为一个畸零人,一个背德者,这个莫库里也是可亲的,其人格是可敬的,其生命是有尊严的。不得不说,这是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有的有趣的、真切的观察。

 

2012年10月21日星期天

 

(《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英]彼德·弗里斯通 大卫·埃文斯 著,陈震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定价28元)


 首刊于《经济观察报》2012年11月2日(?),发表时,编辑改题目为“弗雷迪·莫库里秘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