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2012-02-09 09:44:16)
标签:

杂谈

在许多关于布鲁斯的著作中:W. C. 汉迪(W. C. Handy,1873-1958)因早在1914 年创作发表了著名歌曲《圣路易斯布鲁斯》(St. Louis Blues),而一再地被认为是布鲁斯之父。这当然是误解。虽然哈迪以经典布鲁斯方式写曲普及布鲁斯,同时却扭曲了布鲁斯最本质的属性——民间性和即兴性。历史总是健忘的,在民间艺术向主流艺术转化过程中,总是那些起桥梁作用的、最早将某种鄙俗形式的艺术传递给高雅听众的人成了“之父”,而它们真正的父亲——仁慈的大地和大地上沉默的人民,始终是无可查考的无名之辈。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W. C. 汉迪(1873-1958),被称为“布鲁斯之父”,其实是爵士乐中的一个人物。

 

汉迪的音乐在上流社会流传时,一种通常被视为爵士乐的布鲁斯潜流——经典布鲁斯,仍旧在北方黑人社团和城市平民中默默流淌着。 这些最初从三角洲迁出的人们,希望忘却过去在密西西比干苦活的岁月,然而他们发现:三角洲的生活他们不可能完全遗忘。城市的工厂群、酒吧和下层街区里,经常笼罩着和三角洲一样的愁苦情绪。随着 30年代经济萧条的打击,反映融汇与调和的经典布鲁斯愈发式微了,最后仅留下对乡村布鲁斯曲调的修正和非个性化演奏方式的探索,而退居到了二线。

这个过程中,布鲁斯发生了变化:随着乐队规模扩大,必然需要一定的结构曲式来编排,乐师们开始以一些固定模式演奏,独奏乐师间配合加强,音乐的个人色彩减弱。这种变化首先适应于舞会伴奏。大比尔·布隆兹(Big Bill Broonzy,1893-1958)离开三角洲后,就开始组建这样的乐团,从钢琴合奏、双吉它、低音提琴与管乐合奏的五人组合,到后来加入打击乐、使用电吉它,形成城市布鲁斯的最初雏形。

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给吉它通电的布鲁斯乐师是得克萨斯乐手T. B. 沃克尔(T.B. Walker,1910-1975),他将传统得州乡村布鲁斯传到加利福尼亚,尝试使用延时效果以及分解和弦清晰地弹奏旋律线,创造出一派如行云流水般的吉他风格,这为战后其他都市布鲁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大比尔·布隆兹(1893-1958)是最早一批组建布鲁斯乐队的人,见证了布鲁斯由乡村个人音乐演化为城市小乐队音乐的历史进程。标准的布鲁斯乐队包括两把吉他、一只口琴、一架钢琴、一把贝司和一套鼓。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给吉他通电的布鲁斯乐师是得克萨斯乐手T. B. 沃克尔。如果说布鲁斯吉他手都是大师,沃克尔就是大师中的大师。只弹一根弦、让音乐像溪水般叮咚流出的手法,从他这里开始;弹拨一个音符,让这一增大的音响持续以制造音乐的兴奋和紧张气氛的手法,也从他这里开始。沃克尔不仅演奏技巧超群,舞台表演也十分招摇。他常让吉他离开身体,只用一只手弹。下图是沃克尔的作品集,三张一套,非常扎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令北方再度成为人口迁移的目标,形势正与二十年前相似,大批黑人从祖居的南方农村,涌进了北方工业城市芝加哥和底特律。新移民带来的新音乐,迅速在这两个城市兴起。不久,芝加哥和底特律即成为城市布鲁斯的中心。

令芝加哥城市布鲁斯横扫一切,成为压倒性黑人布鲁斯风格的,首功要记给黑人电台和黑人唱片公司的推波助澜,特别是黑人布鲁斯厂牌“切斯”的崛起,使黑人有了自己的品牌。“切斯”网罗了众多从娱乐场所脱颖而出的明星,如“浑水”(Muddy Waters,1915-1983)、“啸狼”(Howlin' Wolf,1910-1976)、“小沃尔特” (Little Walter,1930-1968)、威利·迪克逊(Willie Dixon,1915-1991)、“小男孩威廉森二世” (Sonny Boy Williamson II,1899-1965)、吉米·罗杰斯(Jimmy Rodgers)等。以这些乐手为核心,他们团结了二三十位布鲁斯骨干,携手对乡村布鲁斯进行了锐意革新,并给50年代的查克·贝里(Chuck Berry)、布·迪德里(Bo Diddley)等上了一堂内容生动的音乐课。

被称作“芝加哥城市布鲁斯”的风格,是一种创新了的电声化的布鲁斯,它保持了三角洲乡村布鲁斯的粗豪并加以放大;在50年代后更经“浑水”、“啸狼”发扬光大,转向更加强烈、更具规律性节奏感的新型音响风格;声乐部分变得更加响亮,甚至须喊叫才能压过乐队的音响,套鼓则铺垫强烈的背景节奏。可以说,没有40年代的这一系列变革,就不会出现你现在所熟知的任何一位摇滚巨星。

我们可以从一些音乐师承关系中看到城市布鲁斯对乡村布鲁斯的继承。新风格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浑水”、埃尔莫·詹姆斯(Elmore James)和吉米·里德(Jimmy Reed),这时都放下了在乡下使惯了的木吉它,转而改用声音更响的电声乐器伴奏,而电吉它的一些手法和音效,最初就是从乡村布鲁斯巨匠罗伯特·约翰逊新颖的弹奏技术那里获得的启发。“浑水”和“啸狼”,又曾分别是乡村布鲁斯大师罗伯特·约翰逊、查利·帕顿和吉米·罗杰斯的伴奏乐手。他们都属于第三代乐手。早在20—30年代,像乔治亚·汤姆·多西(Georgia Tom Dorsey)这样的福音与布鲁斯歌手已经在芝加哥定居,他们是芝加哥的第一代乐手,第二代乐手是盲人威利·麦克泰尔、盲人威利·约翰逊。比这些定居者更早,前辈大师密西西比·约翰·赫特(Mississippi John Hurt)、盲人莱蒙·杰佛逊、“德州仔”阿尔杰·阿历克萨姆德(Alger "Texar" Alexamder)、隆尼·约翰逊等,也曾不远千里从美国南部北上芝加哥录过音。

当时,芝加哥被称为美国最具包容性的大城市。该地居民最早是一些来自爱尔兰和东欧国家的移民。本世纪初,因为南部经济滑坡和种族事件频发,缺少土地的美国黑人开始从南方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地区向北方城市扩散,一开始是孟菲斯,随后是底特律,最后才到达芝加哥。由于芝加哥原居住民大多是一些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异教徒,比之别的地方的白人,对黑人要友善许多,因此在地理上最北方的芝加哥,反倒成了最南边的黑人所乐意移居的热土。早在1910年代,就有黑人爵士乐手迁居芝加哥;1922年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热派五人”在这里活跃一时;此后又有大乐队摇摆乐(Big Band)的代表本尼·古德曼在此常驻;所以,芝加哥有着非常深厚的黑人音乐积累。随着更年轻的第三代黑人乐手走进这座城市,承继前两代“移民”的影响,诞生出崭新的、响亮的电声化芝加哥布鲁斯风格,因为它的出现,布鲁斯进一步城市化了。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浑水”(1915-1983),原名Mckinley Morganfield。随着时间越来越多地过去,连很多布鲁斯乐迷都搞不清楚,“浑水”究竟是原名,还是艺名。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这张唱片是切斯1955年黑胶的CD再版,收录了“浑水” 1951-1954年芝加哥城市布鲁斯代表作12首,其中5首曾进入公告牌R B排行榜前十。《滚石》、《醺醺》、《她使我激动》、《无法满足》这几首如雷贯耳的“浑水”名作,俱在其中。性是“浑水”歌曲的常见主题,他在这方面的演奏粗犷而狂放不羁,表现出歌曲要表达的冲动。他常常用其他词汇掩盖歌曲中性的内容,但对听众来说,含义十分明了。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啸狼”(1910-1976),原名Chester Burnett,歌迷用“啸狼”称呼其嗓音类型,被他取来作了艺名。在师承上,“啸狼”受桑·豪斯和罗伯特·约翰逊影响较深。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啸狼”的唱片。在“啸狼”、“浑水”这里,音乐、歌唱、节奏都向巨型音量发展,实际上构成了摇滚乐的前奏。

 

除了乐器的电声化,芝加哥风格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三角洲地区与吉它一样古老的乐器——口琴,转化成了主旋律乐器。三角洲乡村布鲁斯口琴,大多用来衬托情感,在音乐中的地位仅次于人声和吉它。从詹姆斯·科顿(James Cotton)与“小男孩威廉森”开始,口琴奏出了应答式吹奏旋律。其后,小沃尔特继承和发展这种口琴风格,据此成为芝加哥最出色的独奏与合奏乐师。然而,小沃尔特嗜酒成性,年仅37岁便早早结束了天才焕发的一生,后来的亨利·斯特朗(Herry Strong)与大沃尔特·荷顿(Big Walter Horton),尽管琴艺精湛,却始终走不出小沃尔特盛名的阴影。小沃尔特创新了口琴演奏的技法,无论是撕心裂肺的呻吟声,还是那些轻柔舒缓的烘托,都令人心潮澎湃地回忆起南方的一切。随着唱片的散布,全国上下模仿者一片。

芝加哥能成为城市布鲁斯的代表,还在于它拥有像威利·迪克逊这样的作曲家和编曲好手。威利·迪克逊初到芝加哥时,身份是位拳击手,开发他音乐天赋的是“宝贝”杜·卡斯顿(Baby Doo Caston)。迪克逊跟卡斯顿合作并学会了低音提琴,组建了“五阵风”乐队(Five Breezes),起先为芝加哥著名的福音布鲁斯乐队“蒙哥马利小兄弟”(Little Brother Montgomery)写曲。威利·迪克逊兴趣十分广泛,对传统布鲁斯、爵士乐与福音歌曲都有心得。组建“四步摇摆”乐队(Four Jumps of Jive)与“大三三重奏”乐队(Big Three Trio)期间,他充分发挥实验精神,革新传统乡村布鲁斯,并为“浑水”谱下《我是你的醺醺男》( I'm Your Hoochie Coochie Man),为“啸狼”写了《一小匙》(Spoonful)的配器,这些作品,深深影响了后来摇滚先驱查克·贝里与布·迪德利的编曲结构。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从詹姆斯·科顿与“小男孩威廉森”开始,口琴奏出了应答式吹奏旋律。它有一个作用是,在乐队中保持不断的旋律线,与歌唱交替表演形成呼应。上图为詹姆斯·科顿,下图是“小男孩威廉森”的唱片。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小沃尔特,芝加哥最出色的口琴大师,8岁时在街头吹口琴乞讨,后被比尔·布隆兹发现。他创新的口琴的技法,能够突然吹出撕心裂肺的呻吟声和一种气势磅礴的音响,这样的大的声响发自这样小的乐器令人吃惊。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就是这长不及手掌的小东西,却既能发出飓风般的咆哮,又能发出呜呜的低泣。这是一张布鲁斯口琴精选辑,汇集了布鲁斯历史上的名家名作。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威利·迪克逊(1915-1991)。芝加哥能成为城市布鲁斯的代表,还在于它拥有迪克逊这样的作曲和编曲家。他几乎是“浑水”的另一半。图为迪克逊(中)与“浑水”(左)、约翰尼·温特在一起。

 

《民谣流域》:城市布鲁斯(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威利·迪克逊和孟菲斯·斯利姆合出的唱片。

 

 注释:1. 切斯,Chess,其字面义为“国际象棋”,这是一个总部设在芝加哥的布鲁斯公司,以其充满新意的眼光签下一批音响强烈、节奏跳荡的城市布鲁斯艺人,一扫多年来乡村布鲁斯的缓慢沉闷陈旧风气,开创了以城市听众为主的新的布鲁斯市场,为50年代中期摇滚乐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