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音乐变成彩铃,歌曲没有了?(转贴)

(2012-01-13 10:05:35)
标签:

杂谈

    刚瞄来的一篇评论,作者是“路边一棵杨”,评的是我才发表的《六十年三地歌:偶像的力量(下)》,贴过来。固然,其中的夸赞让我心花怒放,但更让我开心的,是作者的独立,让这夸赞站得住。他说:“在数字化时代,在全民狂欢时代,也许一种与之匹配的新的美学就要产生。”这个态度好,比我的态度好,我理应作调整。历史早一再地提示:面对现实悲悲切切或欢天喜地都显得太夸张,这都是暂时的。平实、稳健、蕴含人性信心、一如既往的向前,才是主调,才是大道。

 

        尽管不懂音乐,却非常喜欢读《读书》上写的有关音乐的文章,先是辛丰年的,现在是李皖的。他们的文章呢,写的太好了,让人觉得哪里是文章呀,就是音乐。因为也是灵魂呼喊的声音。《读书》2012年第一期上的李皖的《偶像的力量》就是一曲。
        蔡依林唱《爱情三十六计》:爱情三十六计,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爱情三十六计,要随时保持魅力,才能得分不被判出局。李皖文中这样评说——这已完全是一副声色游戏的派头。这声色游戏,并非只发生在演艺的世界中,它是城市年轻女性的普通生活内容。在说到偶像魅力时,李皖这样说张韶涵——
        长得有特色也可以成为偶像魅力。比如张韶涵,她身材那么小,声音那么响,眼睛那么大,很像卡通人物呢,真的真的超级“卡哇伊”哪!
        李皖的文字太有味道了!
        在谈到周杰伦时,李皖这样说:他的歌曲里既有节奏蓝调,又有嘻哈风,也就是说,他把蹦蹦跳跳、哼哼叽叽、呱哩呱叽都占全了。方文山配合周杰伦的大杂烩,写出大量脱离现实的虚幻的异国、异时空故事,使这些歌曲仿佛网上游戏一般,一关接一关地进行着异次元的游戏扮演。一帮前卫音乐人围绕着这个新时代的新人王,关注着时尚和潮流,不断向前。这些作品成为音乐界最新研制的新科技,同时也成为新一代青少年万众欢呼的新玩具,好玩儿极了!
        李皖的文字太幽默了!
        在谈到互联网的影响时,李皖这样说:九十年代成功拆解的一切,在全民互动的平台上变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笑剧。王朔当年只嘲笑作协的,现在,所有的一切,只要进入大众视野,就会产生笑。那种哗笑虽然透着无知和精神的荒芜,有着否定一切的没心没肺,却也分明散发着小民的普通欢乐、健康人的正常情怀。
        李皖的文字正是感性和知性齐飞啊!
        李皖这篇文章最后说道:当音乐变成娱乐,歌手没有了。当音乐变成彩铃,歌曲没有了。事情发生太多,事件停留太短,事件重重叠叠。我们失去了明显的时间刻度感觉。
        我觉得这段话,最好还是和《读书》2011年12期胡泳的《阅读的未来》对照着读。胡泳文章中把文字的崛起当做“第一场伟大的传播革命”,把“形象崛起,文字陨落”作为第二次伟大的传播革命的开始,认为新技术革命“可以带给我们崭新的精神形象,引我们抵达新的哲学之地,就像旧日的文字书写一样。这将是阅读的未来”。在数字化时代,在全民狂欢时代,也许一种与之匹配的新的美学就要产生。但将来到底会怎么样呢?也许胡文有点太乐观了,也许李文有点小悲观小伤感。但不管怎样,《读书》上的李文和胡文都是农历2011年这个冬天,围着红泥小火炉,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原贴发在凤凰论坛\读书论坛\散文随笔,地址: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122900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