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固守传统乐风、坚持走凯尔特传统民歌之途的那一类团体中,最著名的当属“地丹南”乐队18。“地丹南”拥有美妙的和声,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电声配器,团员莫拉·奥康奈尔(Maura O'Connell)、德洛丽丝·金(Dolores Keane)与玛丽·布莱克(Mary Black),个个拥有一副曼妙动人的好嗓,所以其个人发展也个个成功。“地丹南”的专辑《爱尔兰之歌》(Song for Ireland,1988),德洛丽丝·金的专辑《笼中的狮子》(Lion in a Cage,1989),玛丽·布莱克的专辑《无界线》(No Frontiers,1989),都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之作,他们虽然有点艳俗,但在大众的心目中,他们是名副其实“爱尔兰造”,是凯尔特曼妙之音的代名词。
“地丹南”,一个阵容频频变化的传统爱尔兰乐队,却盛产美丽女声。这是其新近的阵容。
爱尔兰金嗓子玛丽·布莱克,早在90年代初就为中国发烧友所聆赏膜拜的发烧级靓声。这张《无界线》,也曾在中国一度流行。
注释:
18.
“地丹南”乐队,1974年组建。这个乐队名从Tuatha De Dannan 而来,意思是“丹娜的子民”。丹娜(Dana)是古爱尔兰人的女王,关于其历史已近失传,仅剩一些口头传说。“丹娜的子民”被最后一波入侵者——米利都人,即今天爱尔兰人的祖先击败。在基督教统治下,他们的神被禁止,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残存巫术被准许。
在凯尔特音乐的热潮中,还出现过一个叫“凯尔特心跳”19的本地厂牌,专门出版凯尔特音乐作品,尤其偏重圣咏、竖琴、风笛、女声方面。这是一家面向世界的爱尔兰民族音乐公司,如果说它是一家旅游公司,着力于旅游纪念品开发,我一点都不会产生怀疑。“凯尔特心跳”十分注重传统和本民族文化、以及这传统和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他们出版的,几乎都是传统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基本保持凯尔特原始形态的新音乐。他们既不太重视当代思潮,也不搞考古发掘和文物展览式的文献辑录工作。而“凯尔特心跳”的艺人,都是一些热爱传统的现代人。除了改编祖先留下的瑰宝,他们也乐于基于传统自己创作。在乐器上,既保留传统的编配特色,也结合新时代的潮流音乐如电子乐、布鲁斯或摇滚乐,但大的方向仍是十分古雅的,这是一种既老又新、既过去又现在的经时代刷新了的古老音乐。
“凯尔特心跳”的一张合集,收录了圣咏、竖琴、风笛、女声等各类作品。如果你在爱尔兰,在寻找“凯尔特最佳旅游纪念品”,买它啦!封面是凯尔特山水一景。
注释:
19.
凯尔特心跳,Celtic Heartbeat,一译“凯尔特心声”,由U2乐队的经理马坚尼斯、家族乐团的经理卡瓦纳以及出版商加拉凡联合创立,还得到Atlantic唱片公司的支持。该公司的宗旨之一,是将优美神秘的爱尔兰音乐推广到全世界。参见东方《唱片小百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P56。
而在更传统的层面,凯尔特文化对于每一个凯尔特家族而言,从来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或音乐,它更是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的世代相传。在80年代又一轮的寻根热中,当英裔美国人再度踏上祖先的土地——爱尔兰或者苏格兰,他们发现该地民间新的家族式团体有“法里一家”(the Fureys)、“布莱克一家”(the Blacks)、“家族”乐团(the Clannad),后者原名“An Clann As Dobbar”,意思是“来自都灵的家庭”。
“家族”成员像。家族式文化,是凯尔特重要的音乐活动方式,也是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方式。
“家族”乐团虽然80年代才出名,但他们的活动早在50年代即已开始。当时,莱奥·布伦南组织家庭成员在乡村中演唱中世纪凯尔特圣歌,女儿玛丽·布伦南(Maire Brennan)加入后,乐团在曲目上有所改变,一些“时尚民谣”作品如英国民歌手多诺文的作品,加拿大民歌手琼尼·米切尔的作品,也会出现在演出节目单中,只不过被他们改唱成了盖尔语。在莱特肯特民歌节和柏林演唱会中,该乐团获得空前成功。1980年,妹妹恩雅(Enya,1961- )加入后,“家族”才实实在在有了正式专辑。《声音》(Fuaim)专辑一举改变了乐队的命运,使它从一个偏于世界一隅的地方小团体,一跃成为全球皆知的国际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其后,“家族”1986年专辑《回声》(Macalla)、1987年专辑《循环》(Sirius)、1992年专辑《灵魂》(Anam)20,恩雅的专辑《恩雅》(1987)、《水标》(Watermark,1988)、《牧羊人之月》(The Shepherd's Moon,1991),玛丽·布伦南的专辑《玛丽》(1992),全都获得了世界性成功,连续几年被视为新世纪音乐最富新意的作品。从音乐上看,无论“家族”乐团、恩雅还是玛丽的作品,都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架:既保存传统民谣和圣诗圣咏元素,又加入时代感极强的电影式配乐,这成为这个家族的显著标志;而在音乐题材和作品观念上,则采用避世或回归自然的主题,这也是凯尔特文化本身具有的内涵。
“家族” 1987年专辑《循环》,做作的传说气质。自他们流行于全世界后,他们的民间传说味儿便开始有些变假,像好莱坞拍电影一样。
恩雅专辑《水标》封面。恩雅把多轨录音发挥到极致,有一种说法是,恩雅的声音是上百次录制,然后又将上百轨声音重新合一,所以才有了重重叠叠、烟雾丛生的效果。不管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有一点是肯定的,电子合成+古老民歌,成就了恩雅的旷世美名。
注释:
20.
《声音》、《回声》、《循环》、《灵魂》,“家族”的这几张唱片均以盖尔语命名,不能以英语词义望文生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