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1)

(2011-11-05 13:58:47)
标签:

杂谈

在很多人心目中,凯尔特人即为爱尔兰民族,这也许是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给公众造成的印象。事实上,凯尔特人不止聚居于爱尔兰,也大量居住于苏格兰、威尔士甚至加拿大的一些地区。要谈论凯尔特音乐,我们必须要谈到这些地区的音乐;而谈论苏格兰或者威尔士的民歌,有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谈凯尔特音乐。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竖琴和美女(天籁般的美丽女声),是凯尔特音乐给世人的最突出印象。近10多年来最泛滥的时候,这几乎成为一种流俗。

 

凯尔特人原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居住在中欧、西欧的一些部落集团,经过长途迁徙才来到英伦,其后代今散落于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北部与西部山地等各处。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大多操双语——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但往往不同地区的同族后裔,语言上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除了文字或文物研究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族源关系,另一种较直接的方法是倾听他们用小竖琴和风笛奏出的音乐,那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音乐,已成为连接不同地域凯尔特民族的文化纽带。

可惜,近代有关凯尔特民间音乐的收集和整理都极不详尽,几乎在整个唱片工业体制渐趋成熟之后,凯尔特音乐才日渐受到重视。男高音歌唱家约翰·麦克康马克(John McCormark,1884-1945)是本世纪初唯一一位在国际上出名的凯尔特裔早期录音明星。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约翰·麦克康马克(1884-1945),男高音歌唱家,美籍爱尔兰裔。作为莫扎特、威尔第的诠释者,他的男高音身份显然比他的爱尔兰血统更著名。但他却是最早把凯尔特民歌介绍给国际听众的人——夹杂在古典声乐作品中,一些爱尔兰民歌,由此开始走向世界。

 

麦克康马克早年在意大利米兰学声乐,1904年在伦敦首次录音并定期在伦敦修道院花园公演。麦克康马克成名后,在曲目选择上渐渐加入改编自爱尔兰民间音乐的作品如《游吟男孩》(The Minstrel Boy)、《爱尔兰移民》(The Irish Immigrant)、《你若阳光般微笑》(The Sunshine of Your Smile),这些作品经由他的演唱,成为广闻于世界的爱尔兰民歌。麦克康马克录有唱片数百张,总销量在二千万张以上。他将爱尔兰民间音乐有效地与古典音乐传统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启发和激励了不少凯尔特后继者。迪莉亚·墨菲就是其中一位。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麦克康马克演唱的爱尔兰歌曲与民歌叙事曲唱片。

 

迪莉亚·墨菲(Delia Murphy,1902-1971)沿着麦克康马克的方向继续拓展,她所演唱的由约翰·弗兰西斯·沃勒(John Francis Waller)创作的歌曲《飞转的轮子》(The Spinning Wheel),以轻妙的爱尔兰乡音与盖尔古腔,辅以清澈的竖琴伴奏,很快成为本世纪上半叶爱尔兰音乐的代表作。墨菲的作品不单限于爱尔兰民乐改编,通过一系列歌曲如《如果我是只黑鸟》(If Were Blackbird)、《在厨房求爱》(Courtin' In the Kitchen)、《再见麦克,再见派特》(Goodbye Mike and Goodbye Pat)、《诺拉·克莱那》(Nora Creina)等,墨菲在民族音乐中也巧妙溶入了美国百老汇与爵士乐音乐的元素。二战后墨菲还进行了一些歌曲翻译工作,将凯尔特语转译成意大利语,进而将优秀的爱尔兰民歌推向整个欧洲。

 

《民谣流域》:凯尔特民谣(1)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迪莉亚·墨菲(1902-1971),女高音歌唱家,爱尔兰早期录音明星。与麦克康马克类似,她将凯尔特民歌向世界传播的一条主通道,也是通过美国这个窗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