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65-1968年形成的英国迷幻音乐(Psychedelic
英国第一个迷幻歌手多诺文(Donovan,1946-
英国第一个迷幻歌手多诺文,歌曲中迷幻的体验和暗示已随着时间褪色,今天听他留下的这一系列名作,感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美。
注释:
8. 《醇香的黄》(Mellow Yellow)是一首描写药物感受的歌曲,黄指的是香蕉,据说吸入香蕉皮燃烧后冒出的烟能产生迷幻的感觉。这首歌极其动听,至今仍非常流行。当年嬉皮士们的服药/懒散作风早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今天听这首歌,一派轻松惬意,味道奇妙之极。
多诺文以《詹尼弗·朱尼坡》(Jennifer

多诺文漂亮得不得了的唱片设计,也跟迷幻体验有关,你会想到吗?翻检着多诺文一张张唱片设计,我的所有感受只剩下了一句感叹:了不起的艺术。
注释:
9. 此专辑名称中之“摇弦琴”,Hurdy-gurdy,又译“轮擦提琴”,是中世纪一种弦乐器,因木轮磨擦而发声,音高取决于木杆按弦的部位,木杆由手键操纵。海顿曾为之定过五部协奏曲和七首夜曲。作为街头乐器,后为手摇风琴所取代,所以Hurdy-gurdy也转指手摇风琴。
1968年,多诺文发表仅限于美国发行的专辑《巴拉巴加高》(Barabajagal),由杰夫·贝克任吉它伴奏,由于未在本土发行,唱片在英国没有多少反响。但从此之后,与多诺文想法一致的艺人越来越多,“冬青”乐队(the

在60年代英国群雄并起之时,“冬青”乐队幸运地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当时英美诸多乐队都是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的,“冬青”由于原始成员格雷厄姆·纳什的关系,也与美国的民谣景象相连。这是它们的精选集。
希德·巴里特(1946-

把世界关在门外,我就是一个世界。希德·巴里特专辑《狂妄者的笑》,显示出罕见的冷淡和克已。巴里特的自闭、奇想和潜意识,早在第一代“平克·弗洛伊德”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1989年出现的专辑《欧佩尔》(Opel),不是更正常,而是更孤僻,不是更复杂,而是更简单。这时的巴里特已是精神病院多年的老病号,已经很少张口,做的更多的是诗和画。这张专辑再现了巴里特阴暗的心理世界,虽然通篇音乐几乎仅仅由吉它和低吟构成,却深入到个人意识近乎无限的底层,其自闭和内省的程度,抵达了流行音乐再无法抵达的深渊。毫无疑问,巴里特的专辑,乃是近年英国民谣中的上上精品。

巴里特《欧佩尔》,通篇几乎仅仅由吉它和低吟构成,却深入到个人意识近乎无限的底层——深渊般的民谣作品。
6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迷幻乐潮,波及了英国几乎所有的知名音乐团体。“滚石”乐队的《魔鬼陛下的乞求》(Their
注释:
10. 白色专辑,甲壳虫乐队1968年的专辑,是该乐队代表作品。由于这套作品除了乐队的名称外没有其他名字,且整个包装为全白,惯常被称为“白色专辑”。
其后,“交通”(Traffic)、E.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迷幻音乐的实质,并不是表面所呈现的那样是“药物音乐”。从音乐形态上看,它非常清楚——是民谣的一种深化形式。它的一翼是英国民谣与古典音乐的结合,另一翼是英国民谣与印度音乐的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最早的、非常接近于70年代氛围音乐(Ambient)11的语言要素。古典管弦的恍若隔世,印度音乐的静思冥想,成就了音乐超现实的空间;在其间娓娓而谈的民谣,此时呈现出安详、久远或者自省的气质。
注释:
11.Ambient,亦有人译为“环境音乐”,一种变化很少、安静、带有冥想色彩的音乐风格。通常认为英国合成器音乐家布莱恩·伊诺(Brian
从迷幻摇滚的“平克·弗洛伊德”,古典摇滚的“悒郁布鲁斯”(the

《爱默生、雷克和帕尔默》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田园牧歌,配上变了形的古典音乐和从印度音乐变来的效果,共同促成了一种时空广浩、神飞化外的意境。单从器乐看,它还改编了巴托克、雅纳切克这样的欧洲民族主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
注释:
12.
E.
13. 锡塔琴,Sitar,世界闻名的印度乐器。属长颈琉特琴,品可移动,有三至七弦,弦下另有十二根共鸣弦。拉维·香卡是20世纪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锡塔琴演奏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60年代的流行音乐家,从来就都是一些民谣歌手,只是在世界化的大背景——比如最显著的——美国黑人布鲁斯的影响中,变得杂糅、斑驳、难以辨认。
在迷幻乃至后来的激进摇滚音乐中,东方民间音乐是第一个推动力——从印度—阿拉伯音乐循环的、绵延的、冥想色彩的和声结构中获得语汇,甚至从印度教、佛教和东方哲学中获取意念和灵感;但它很快就嫁接到英国人自己的传统——古典音乐上去了。
电子音乐和电声乐器又使这两个东西转化、变型,通过新实验迅速伸向未知的领域。最早用吉它模仿印度锡塔琴演奏的是乔治·哈里森(1943-2001),从1964年开始,他将这种音色带入“甲壳虫”的《我感觉很好》(I
注释:
14.
挪威木屋,Norwegian
15.
参见其首张专辑《未来过去了》(Days

“悒郁布鲁斯”后来用乐队自己的乐器噪音,已能取代管弦乐与印度和声的作用。他们完全自立的唱片《给我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不是比《未来过去了》(与管弦乐队合作)更粗糙了,而是更好。其中噪音加民谣的表现完全是创造性的,效果也更强烈。但不幸是,此时他们逐渐淡出历史的焦点,虽匠心非凡,却不为大众所识。
像“悒郁布鲁斯”一样,60年代最著名的迷幻乐队和激进摇滚乐队,大都坚持了这种民谣式的歌唱,同时承受着印度音乐的启发,从古典音乐中汲取营养。
超越凡尘、如同仙乐的早期“好极了”乐队,和优美开阔、古雅静穆的早期“普罗科·哈罗姆”(Procol

通过对古代名曲的改编,激进摇滚的一部分实际上成为继承英国民谣衣钵的重要方向之一。“普罗科·哈罗姆”
另外,“交通”、“杰斯鲁·塔尔”(Jethro
E.
在这个民谣深化、复杂化的过程中,除了英国民歌的曲式、口吻和腔调,我们从器乐上也可以找到不同乐队之间的共同之处——持续的背景嗡鸣,或回声般的音乐效果。从这里出发,仿佛长途汽车的起点站,待60年代的最后一个五年过去后,这些乐队便一个个走远了。
注释:
16. “普罗科·哈罗姆”,乐队名称来源不详,这样一个怪取名主要反映了该乐队在各个方面都力图标新立异的想法。他们最出名的代表作《栅栏的白色影子》(1967),采用了萦回缭绕的风琴伴奏,并以一部巴赫的合唱作品为模模糊糊的背景,主唱则采用修葺得干干净净的民谣嗓子,唱着超现实主义的歌词,尽现一种虚幻、神秘之美。
17. 杰斯鲁·塔尔,该乐团取名于播种机发明者的名字。
80年代出现了“送水男孩”(the


“新迷幻”运动多多少少表现出扎根民谣的迹象。图为其中两支乐队“日晷”(上图)和“世界党”(下图)的代表作品。前者用到了电子技术,是一张民谣电子乐;后者是1993年一张名作。“世界党”的灵魂人物为英国威尔士人威灵格,他运用C.
而英国民谣,也在这种流行化的艺术中,成为反映英国民族生活的连绵不绝的河流。今天,那些仍基于传统方式的创作者们,如保罗·马克利斯(Paul
作为新世纪音乐的一部分,英国,或是爱尔兰、加拿大甚至美国的这类艺术家,都试图保存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歌谣,那些器乐曲,虽然变得更玲珑,却似乎仍在讲述着伊丽莎白时期的牧民生活:宁静乡村,广阔田野,庄严的教堂里传来了阵阵乐声。
被称为新世纪音乐的“新原音”或者“新古典”作曲家们,仍在讲述着伊丽莎白时期可爱的村庄、田野和牧民生活。民歌依然在延续着,化为了公共空间里不为人注意的宁静背景。这是英国新世纪音乐家保罗·马克利斯的一张作品,听吧,现在的英国民歌怎样在窃窃私语。


论及英国民歌的主体,更大的部分也许存在于社区音乐生活的民间,所谓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凯尔特民间音乐社群是也。本书文字局限于20世纪下半叶市场化、流行化、国际化的部分,即流行音乐中的民谣音乐;社区民间活动中活跃的分子均被摒除在外。一位苏格兰音乐编辑最近向我介绍了十几张苏格兰民歌唱片,尽是地方作品,其中人物居然我一个也不认识,汗颜。这是其中两张。一张是“坏脾气扫帚”(下图),由十位高地女人组成的苏格兰合唱团;另一张是克里斯汀·基德(上图),一个苏格兰民歌手所唱的传统苏格兰民歌。
注:本文关于比利·布拉格部分,大段援引了深圳作者Ned的论述。再次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