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图识遍世界乐器(2)

(2011-08-24 17:32:29)
标签:

杂谈

看图识遍世界乐器(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羚羊皮大鼓(CHAMMY DRUM,肯尼亚)

看得很清楚,制作很粗豪、剽悍。一张羚羊皮,毛也不去,毫无鞣制,就那么一整张扯成了鼓面。

非洲山羊强健于欧洲山羊,非洲羚羊更比非洲山羊强韧——生存的环境更恶劣,经历的自然考验更严酷。用这种皮做鼓,音色更为雄健,也更能承受鼓手重击,不致破裂。

以“肯尼亚鼓”放到谷歌里搜索,得到的一条条网页都是击鼓就餐、击鼓吃蚂蚁之类内容,其中不乏欧洲人、华人的旅游经历。凭此猜测,鼓似乎在肯尼亚无处不在,连吃饭都少不了它嘛。

吃饭击鼓,大致是这样:

路边土砌成墙、树皮为顶的小餐馆,门口用四根木棒架着直径约1米的大鼓,鼓旁立一虎背熊腰黑汉,见有人来用餐,黑汉即以手掌朝大鼓“嘭、嘭、嘭、嘭、嘭”重击五下。鼓声落,餐馆里走出腰间系一面小鼓的黑人姑娘,右手有节奏地击鼓,左手大幅度地张开,向客人表示欢迎。

入桌,桌上无刀叉勺筷,却有一面小鼓,用来召唤餐厅小姐。黑人小姐脖颈上挂小鼓,来往侍应甚至相互问答,皆以鼓应,不用语言。 客人在此要学会一套鼓语,“嘭嘭嘭嘭”是点餐,“嘭——嘭嘭嘭嘭”是埋单。食毕,餐馆里鼓声大作,以示送客。

若是不按其鼓语乱来呢?疯子诶!应餐小姐们会请你出去。

实际上,肯尼亚音乐并不以鼓著称。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临印度洋,赤道从中穿过。它离鼓乐横行的西非、北非,隔了差不多一个大陆。肯尼亚的部族众多,语言和音乐种类多样,其中有两个部落,“阿坎姆巴”(Akamba)和“楚卡”(Chuka),以鼓技闻名,但它们都差不多失传了。现存痕迹仅剩下,世界上唯一一张进入商业销售渠道的“阿坎姆巴”专辑《阿坎姆巴的鼓》(Akamba Drums),和在纳纽基市(Nanyuki)一家旅游俱乐部助兴的仅存的一支“楚卡”鼓乐队——作为旅游资源得以保留。

这只羚羊皮大鼓怎么一个敲法?我也不知道。凭经验推测,它应该是用鼓槌或手击打。大鼓的音量宏大,声音低沉,音调笨重,缺乏繁复灵巧的变化,应该没有单独表演的机会。它的角色应该是在一个鼓乐队中,花哨不多却充任着首领的作用,以沉实明确的大声,统领收束和指挥着众鼓乐的段落和走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