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人Ⅰ》在开篇之后不久即禁不住高歌《坚持就是胜利》,这是郁闷已久的心声。所谓坚持就是胜利,很容易流于肤浅的、空洞的、没有智力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鼓劲,“瘦人”差一点儿就这么做了,但是有什么东西挽救了他们。
这是一张与潮流不一致的专辑,正是在这里才藏有“坚持”的真正涵义,一定有什么东西深藏其中,抓住了、占据了、牵扯着、搅动着这一帮瘦子的心,否则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坚持呢?
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与其说坚持,不如说欲罢不能。对艺术的执着必是一种欲罢不能,是让人无法安静的事物对生命的占有和侵扰。也许对“瘦人”来说,重金属这种音乐,便恰似一只雄猫的爪子吧。虽然大陆摇滚旗帜频换,但这只爪子不停地在心里颠扑,令“瘦人”始终不为友朋们的改弦更张所动。《瘦人Ⅰ》的出现让我相信,在重金属这一种外来的形式里,一定有什么是与“瘦人”的内心息息相通的,所以它才会在一群异国青年身上扎根,延展,记录下一个个悲喜忧欢的日子。
五年以来 ,大陆摇滚“城头变幻大王旗”,我们见惯了一个个新的潮流淹没和取代着前一个潮流,而《“瘦人”Ⅰ》不是潮流,或者说,它是潮流平静多年后自己冲上来的一枚异物。它唱着重金属,在重金属的狂流中诞生;随后世界开始加速度,重金属成了老炮,然后Grunge、Brit-pop、新朋克等轮番上阵景色变幻,但“瘦人”还唱着重金属;而关于吉他速度、关于形式主义、关于荷尔蒙、关于西化、关于copy,种种不利于重金属的批评铺天盖地,像潮流一样追杀着潮流,反正转过数年看去:重金属消失了。
但这里竟尔幸存着一位。确实,它经历了Grunge,经历了Brit-pop,经历了Darkwave,经历了电子舞曲,它的金属思维没变,但是却丰富了、成长了,这是在保持主体基础上的吸收,吸收不是为了取消自己,而是使自己更敏感,更强大:金属变软了,却因此而变得更有韧性。
给“瘦人”的金属思维以最大影响的或许首推Grunge。曾经,“瘦人”是一个相当技术化的乐队,追求技艺、追求超人般的演奏,是“瘦人”最大的志趣之一。西雅图乐队的影响,让“瘦人”从炫技性的思维中冷却出来:民谣风骨和简约的吉他噪音效果,柔弱的低吟与骤然而起的巨大音量的对比——这种Grunge摇滚的典型句法,进入了“瘦人”的音乐思维,虽然这让“瘦人”的一些曲子或隐或显地带有“声响花园”(Soundgarden)和“珍珠酱”(Pearl Jam)的影子,但功大于过,因为由此影响,“瘦人”得以撩起真艺术的帷幕。堪称美好的影响还不止于此,至少,Brit-pop促成了结构的大度,Darkwave增进了色调,电子舞曲促进了对节奏的认识。至于电子声效的偶一点缀,倒可能是些皮肉之术,不触及“瘦人”音乐之灵魂,是可要可不要的闲笔甚至败笔,它们的出现,很可能是制作人张亚东一时技痒,而“瘦人”们良莠不辨;但大量的将乐器声音进行延时、抖晃和变形,以及将人声或器乐置于不同空间和音响层次的处理,显示了制作人高明的审美力和洞察力。
这些在不同力量触动下引发的金属乐的延展,成就了《瘦人Ⅰ》的些许妙处。比如,《说说》临近结尾四两拨千斤的吉他长音;《坚持就是胜利》开头部分气氛夺人的节奏型贝司,用不同的声音效果处理不同段落的歌唱所造成的层次、对比和渐进;《伤口》起起伏伏、层层打开、极尽曲式之曲折回旋舒展的结构技巧;《护身符》波光摇荡的吉他贝司演奏,光影中朦朦胧胧的弱奏是不易察觉的更妙的部分;而整部歌集结束在极微弱的,因而愈显喑哑、黯然的单声道弹唱中(另一个声道是声音更细小的由《说说》制造的微弱噪声);凡此种种,都是炫耀式的金属思维无法想象的。而通篇都值得赞美的是乐器的音色调制,是音乐显著对比所暗示的空间、明暗、远近、张弛、色泽、情绪和场景的转换;经常,吉他和歌唱发生在背景中、记忆中,有着明明确确的场景,这个优点也贯穿了始终。
其实对“瘦人”的音乐我不是很喜欢,金属式的夸张在很多时候都有矫饰、暴躁和表面化之嫌。“瘦人”在音乐上改掉很多,时时将心境转向低暗和内敛,但空洞的歌词和同样失之空洞的心怀,仍难共鸣。人以类聚,不属这一类人,却不能否定这一类人的情感。我极相信王小波曾反复引用的罗素的论断: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是一张与潮流不一致的专辑,正是在这里才藏有“坚持”的真正涵义,一定有什么东西深藏其中,抓住了、占据了、牵扯着、搅动着这一帮瘦子的心,否则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坚持呢?
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与其说坚持,不如说欲罢不能。对艺术的执着必是一种欲罢不能,是让人无法安静的事物对生命的占有和侵扰。也许对“瘦人”来说,重金属这种音乐,便恰似一只雄猫的爪子吧。虽然大陆摇滚旗帜频换,但这只爪子不停地在心里颠扑,令“瘦人”始终不为友朋们的改弦更张所动。《瘦人Ⅰ》的出现让我相信,在重金属这一种外来的形式里,一定有什么是与“瘦人”的内心息息相通的,所以它才会在一群异国青年身上扎根,延展,记录下一个个悲喜忧欢的日子。
五年以来 ,大陆摇滚“城头变幻大王旗”,我们见惯了一个个新的潮流淹没和取代着前一个潮流,而《“瘦人”Ⅰ》不是潮流,或者说,它是潮流平静多年后自己冲上来的一枚异物。它唱着重金属,在重金属的狂流中诞生;随后世界开始加速度,重金属成了老炮,然后Grunge、Brit-pop、新朋克等轮番上阵景色变幻,但“瘦人”还唱着重金属;而关于吉他速度、关于形式主义、关于荷尔蒙、关于西化、关于copy,种种不利于重金属的批评铺天盖地,像潮流一样追杀着潮流,反正转过数年看去:重金属消失了。
但这里竟尔幸存着一位。确实,它经历了Grunge,经历了Brit-pop,经历了Darkwave,经历了电子舞曲,它的金属思维没变,但是却丰富了、成长了,这是在保持主体基础上的吸收,吸收不是为了取消自己,而是使自己更敏感,更强大:金属变软了,却因此而变得更有韧性。
给“瘦人”的金属思维以最大影响的或许首推Grunge。曾经,“瘦人”是一个相当技术化的乐队,追求技艺、追求超人般的演奏,是“瘦人”最大的志趣之一。西雅图乐队的影响,让“瘦人”从炫技性的思维中冷却出来:民谣风骨和简约的吉他噪音效果,柔弱的低吟与骤然而起的巨大音量的对比——这种Grunge摇滚的典型句法,进入了“瘦人”的音乐思维,虽然这让“瘦人”的一些曲子或隐或显地带有“声响花园”(Soundgarden)和“珍珠酱”(Pearl Jam)的影子,但功大于过,因为由此影响,“瘦人”得以撩起真艺术的帷幕。堪称美好的影响还不止于此,至少,Brit-pop促成了结构的大度,Darkwave增进了色调,电子舞曲促进了对节奏的认识。至于电子声效的偶一点缀,倒可能是些皮肉之术,不触及“瘦人”音乐之灵魂,是可要可不要的闲笔甚至败笔,它们的出现,很可能是制作人张亚东一时技痒,而“瘦人”们良莠不辨;但大量的将乐器声音进行延时、抖晃和变形,以及将人声或器乐置于不同空间和音响层次的处理,显示了制作人高明的审美力和洞察力。
这些在不同力量触动下引发的金属乐的延展,成就了《瘦人Ⅰ》的些许妙处。比如,《说说》临近结尾四两拨千斤的吉他长音;《坚持就是胜利》开头部分气氛夺人的节奏型贝司,用不同的声音效果处理不同段落的歌唱所造成的层次、对比和渐进;《伤口》起起伏伏、层层打开、极尽曲式之曲折回旋舒展的结构技巧;《护身符》波光摇荡的吉他贝司演奏,光影中朦朦胧胧的弱奏是不易察觉的更妙的部分;而整部歌集结束在极微弱的,因而愈显喑哑、黯然的单声道弹唱中(另一个声道是声音更细小的由《说说》制造的微弱噪声);凡此种种,都是炫耀式的金属思维无法想象的。而通篇都值得赞美的是乐器的音色调制,是音乐显著对比所暗示的空间、明暗、远近、张弛、色泽、情绪和场景的转换;经常,吉他和歌唱发生在背景中、记忆中,有着明明确确的场景,这个优点也贯穿了始终。
其实对“瘦人”的音乐我不是很喜欢,金属式的夸张在很多时候都有矫饰、暴躁和表面化之嫌。“瘦人”在音乐上改掉很多,时时将心境转向低暗和内敛,但空洞的歌词和同样失之空洞的心怀,仍难共鸣。人以类聚,不属这一类人,却不能否定这一类人的情感。我极相信王小波曾反复引用的罗素的论断: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1999年
本文纸媒版本见《我听到了幸福》,2003年1月北京第1版
后一篇:离开对立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