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歌曲,其实是个命题作文,看似无边无际,其实有突破不了的规定性。比如,它最好能显得伟大;展示中国的大国气度;反映人类的普适价值;展现新北京包容天下的开放胸怀。
这决定了它的曲风,必须是大气抒情、雅俗共赏的晚会型歌曲。演唱风格也基本上被注定——不能前卫,不能古董,不能民俗,最好是流行风格。自上世纪70年代后,流行音乐成了畅行于全球的音乐,各个国家、不同民族都普遍接受它,近似一种跨民族、跨地区、普世性的当代音乐;其他类型的歌曲,都不具备这等性质。
假如我是张艺谋,事情就这样开始谋划了。接下来,我会考虑这样的问题:谁来唱?唱什么?
谁来唱,也是一个看似无边无际的问题,但一分析,很简单,只有四种:一人唱,两人唱,三四人唱,群唱。
一人唱最易,如果可行,当是首选。从美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最单纯的最有力,也最可能给人以印象。从谋事的角度,最简单的最易行,效率最高。但因其简单,要求就极高。比如,这个人必须有强大的力量,其人格和艺术应足以征服全球观众。所以,这个人不应该是从人堆里找出来,不应该是临时制造,而应该是一个现实存在。换句话说,需要一个现成的有巨大国际声誉的歌手,担当这个角色。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是走这条路,如日中天的黑人歌手莱昂纳尔·里奇(Lionel
放眼望去,中国并没有像里奇那样的全球明星,退而求之,有两个歌手有类似资质,一个是崔健,另一个是朱哲琴。用他们开幕,成功的希望并非没有,但是风险极大。崔健的风格和内涵显然不适合这样的角色;朱哲琴的风格和内涵倒是没问题,但她比较小众,国外对朱哲琴的了解,仅限于小圈子,国内的听众,也是小圈子。总之,中国最有全球影响力的歌手,分量不是太够。
这条路演绎至此,应该是走到头了。但是,还有一个出奇兵的选择:找儿童。
找儿童很讨巧,不需要名气,只需要纯的、天真的、自然天成而又不怯场的,一位即可。但是近20年来,中国就没出现过了不起的童声独唱者,相关的培养、训练传统早已断流,要找到合适的儿童,谈何容易!我猜想,凭导演组和艺术顾问团的智慧,这个方案肯定有人想到过。林妙可《我的祖国》那一段,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方案的副产品。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这样一个人选,于是,两个儿童拼盘演双簧的方案就走得很近了。当然,这样的玩法不严肃,演演配戏可以,唱主题歌,肯定不成。
一人唱方案不通,只有想别的辙。
如果在中国做个民意调查,三四人唱可能是观众最倾向的开幕式歌曲形式,原因无他,当年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式歌曲《Hand
那么,选择群唱吧。一说起群唱,自然而然会想到《We
于是,只剩下两人唱的方案。
两人唱的方案其实有两种:两个中国人是一种,一中一外是一种。不需要多讨论,肯定是一中一外最好,要展示中国的大国气派,展现新北京包容天下的开放,当然要选择一中一外。
那么这个中国人选谁呢?问题到这里,答案已经很简单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一首显得伟大、大气抒情、雅俗共赏的晚会型歌曲,我们又是主办国,所以这个中国歌手应该是一个男人,应该是一个有威信的艺术家,应该是中国最好的男歌手,有着良好的修养、宽广的音域、漂亮的高音、雍容的气度。这个人当然就是刘欢——这几乎是唯一的最佳人选。
而那个外国歌手,应该是女性,应该配得上刘欢,或者说,一个女刘欢。莎拉·布莱曼是一个可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能满足全球闻名、雅俗共赏、高音漂亮、与刘欢匹敌这几个条件的,还有其他人。但也许,布莱曼的声誉,在这几年最高,中国人最为熟悉;而且是英国人,下届奥运会在英国开;所以找布莱曼,在情理之中。
现在,这两个歌手都是最好的歌手:刘欢是中国最好的,布莱曼是世界最好的,大国梦想已经近在手边。两个人都是最大的:刘欢是中国最大的,布莱曼是世界最大的,“显得伟大”已经近在手边。两人都是跨界的,既流行又古典,大气、抒情是他们的拿手戏,雅俗两界通吃。两人都有漂亮高音、巨星风范,正适合奥运会开幕这一场大戏。
还有比这个方案更好的吗?难。如果我是张艺谋,你看,我也会得出这个结果,很明显,这就是最佳方案。
张艺谋说:元素,给我元素。刘欢和布莱曼,多好的元素:男与女,主与客,中国与世界,我和你。
开幕式歌曲就叫“我和你”,既偶然又必然。
于是,在雷霆万钧的、波澜壮阔的、人海沸腾的团体表演现场,诺大的体育馆突然静下来,火热的、激烈的气氛突然静下来,蓝色星球升起,人类升起,静静地,唱《我和你》;男与女,主与客,中国与世界,唱《我和你》。
这是一个诗眼,静极,对比强烈之极,聚焦成功之极。在张艺谋雄心勃勃的创造中,这是整体中的一个关键,是一个部件,一颗螺丝钉,统一、紧密、鲜明地将整场大戏连为一体。作为一场大戏的主题曲,不可能比这更成功。整场开幕式的主题是一个“和”字,《我和你》把这个“和”字的寓意,清清楚楚演唱出来;整场开幕式的剧情是“中国和世界”,《我和你》,刘欢和布莱曼,是“中国和世界”最简单、最极致的象征。
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极简,像一首中国的儿歌。它是五声的,但又很接近西方的大调,简单,但是意境开阔。旋律的行进很巧妙,大气舒展,有张力缓缓开放。
虚幻的天下大同,像一场梦,缓缓开放。“和”这样一个主题,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是普世的,更是民族的。一个老生常谈,难得的是有中国老祖宗的根基。一首和平颂歌,不寻常的是唱出了中国的曲调情怀。它温暖、舒缓、空灵、安宁,像是寂静中的心灵触摸,像是辽阔却平和的爱、热切却细语无声的召唤。
作为开幕式这一场大戏的戏眼,这是100分的试卷;但作为一首奥运会主题曲,它缺少一个易于传唱的、印象深刻的副歌,缺少激情、激动、对抗性运动的冲击力。但世界上的事,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
《我和你》破了奥运歌曲的窠臼。当举国上下都满怀期待,准备听一首激昂热烈的奥运会开幕歌曲。张艺谋却说:未必。
就这样破了局,出了壳,意了外,这是新奇的中国式浪漫。在奥运会的世界大花园里,这是新的一枝,不完美,但是叫中国。
2008年8月24日星期天夜
纸媒版本载《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