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相开始了

(2010-07-19 07:19:12)
标签:

杂谈

真相开始了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2009年6月25日,从迈克尔·杰克逊离世的那一刻起,真相开始了。

此后的日子,我们将一直处于真相逐渐显现的过程中。

这个过程会有多长?我想,相当长——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

这个真相显现的过程,既包括对杰克逊的仇视、阴暗心理,因为斯人已去,逐渐褪去;也包括对杰克逊的崇拜、狂热心理,因为时光流逝,逐渐恢复常态。

这个真相显现的过程还包括,因为斯人已去,藏在关键人那里的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档案、证物,当事人的亲身经历,都可以慢慢地公开了。世事纠缠,人事纠缠,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而名人,尤其不易。只要人还活在这个世上,一些秘密就不得公开。它是牵连着本人、别人,一个庞大社会关系的引信和炸弹。世界上最有名的名人,迈克尔·杰克逊,就这样留下了这个时代最多和最大的谜团。

随着当事人一个个地故去,随着世事一件件地时过境迁,真相有了讲述的可能。一些国家机密档案的解秘时间,是五十年;一个人绝对机密的解秘时间,是这个人的一生,加上与之有社会关系的人的生命时长,三十年,差不多够了。

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迈克尔·杰克逊的一些秘密,已经渐渐露出端倪。

——他的“黑变白”,是皮肤病。他患了白斑症,据说这是杰克逊家族的遗传病。报道说,死后公布的尸检报告指出,杰克逊确实患有严重的白斑病,并没有进行所谓的皮肤漂白。

连带的事实是,杰克逊一出门就打伞,戴墨镜、口罩的超酷行为,表面看是超级巨星耍派,真相却是——杰克逊这种白化肤皮,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黑色素,只要晒上15分钟,健康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他的“娈童”,是子虚乌有。在其死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了该组织对娈童案长达十余年的资料报告计330余页,没有任何可以证明杰克逊娈童的证据。 2009年6月29日,杰克逊去世第四天,当年娈童案的控方主角乔迪·钱德勒出来声明,当年这场起诉,是其父为了讹钱进行的诬告。11月5日,乔迪的父亲饮弹自杀。

——他的死亡,是一场意外。当日凌晨,杰克逊因为失眠睡不着,服用了安定片,但没有效果;2点钟,医生为他注射了氯羟安定;3点钟,杰克逊仍没有入睡,于是又注射了咪唑安定。煎熬到上午10时40分,杰克逊一再要求,医生只好给他注射了25毫克的异丙酚(镇静剂)。这要了他的命。

但是“过失杀人”云云,也并不成立。杰克逊的私人医生康拉德·莫里,被以“过失杀人罪”起诉,最后却因“指控证据不足”撤诉,莫里现已重新上岗。

以上这“真相”种种,也并不是最终的谜底。谜底依然在显现的过程中。时间,我们需要时间。如果哪天有更有力的证据把以上所有这些颠覆,我一点不会感到意外。

对于歌迷,对于把杰克逊当偶像崇拜的人,以上这些,无疑属于杰克逊身后最大的、最值得关注的真相。而对于音乐,对于音乐史,最大的真相乃是音乐本身。迈克尔·杰克逊所取得的成就,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在流行音乐史、乃至人类的整个音乐史上,属于杰克逊的章节到底应该如何书写?随着杰克逊的离世,名人活动所造成的那种现世影响力不复存在,偶像加诸于音乐之上的光环效应逐渐淡出,你面对的将就是声音,声音,声音;顶多,加上视频影像。肉身殒去,精神留存,属于音乐的真相也有可能显现了。

仅以杰克逊在中国的境遇为例。

198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空降”到了中国——国门刚刚打开,人们渴望着来自西方的精彩。杰克逊的到来,成为时髦青年,进而成为学生群体的一道大餐。

但迈克尔·杰克逊给中国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更甚于听觉冲击。那时的中国观众,听不懂也不需要听懂他到底用英文讲了什么,只要看到那些匪夷所思的滑步与旋转,就会欣喜,就会兴奋,就会脸红心跳。一时间,“太空步”、“走玻璃”、“机器舞”等舞蹈动作,成为无数年轻人争相模仿的课余爱好。在中国本土艺人的“创新表演”中,也开始有了杰克逊的影子。

不要说杰克逊去世以后,纵是在十年前,这些热闹,这些风景,这些仅属于某一个特殊时刻的跟风,已结结实实属于过去。

杰克逊再次面对世人,将就是他的作品,包括他的歌曲,他的录影带,他的现场演唱会视频。它们会不会永久留存?它们会不会依然保有世界规模的感染力和倾动力?新一代的人,那些从没有经过过八十年代政治变局,也没有经历过声像世界最初爆炸的人,会不会珍爱杰克逊的作品?他们珍爱的将是他的歌曲、录影带还是现场演唱会视频?这些,都还是个谜,但谜底,已经在揭开的过程中。

杰克逊生前,杰克逊骤然离世的一刻,人们震惊于这样一个事实:杰克逊给予这世界如此之多,“魔幻而魅力四射的歌舞、博爱善良的救助、高尚的品格、永恒的纯真,而他却被世人长久地误解、陷害,只因嫉妒他的成就,只因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有巨大的误解,就有同样巨大的反击力量。这样的一刻,昭雪与夸大、渲染并存。为什么真相的揭露需要三十年、五十年?归根到底,体察真相需要一种平和的、摒除了感情用事的心态。

我坚信,属于杰克逊的音乐成就将最终建立在这两个方面:超人的音域和演唱;诉求于全体众生而不是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小群体的大爱之歌,堪称有宗教庄严但又无一分宗教性质的人类大弥撒。音乐史毕竟是音乐史,不是风尚史。

与民谣、摇滚乐的深植于生活不同,杰克逊的音乐主要来源于梦幻。与当代差不多所有音乐家的个人主义不同,杰克逊的思想主要是抽象的、童话般的、普适性的爱。他是阁楼里的梦幻岛国王,但谁也没想到,他在世时的领土居然这么大。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本文纸媒版本载《中国经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