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众比大众更疯狂

(2010-03-17 13:38:22)
标签:

杂谈

最时尚颁奖礼现场,陈绮贞飞来武汉领取全场唯一的2009最时尚女歌手奖。司仪宣出致奖辞,陈一身素衣款款登台。T型台一侧突然爆发出整齐的齐鸣:“陈老师!陈老师!陈老师!”三声之后,戛然而止,空出一方寂静。陈老师在台中心站定,缓缓说出她的获奖感言:“时尚,就是做你自己。”只有八个字。

就这样结束。像电光火石的一剑。给看客的感觉,是快,静,净。不敢相信。不敢相信T台下埋伏着一众陈迷,几十人整整齐齐,等待一下午无声无息,不噪不闹,仿佛不存在;不敢相信陈绮贞只说八个字,一个多余的字,一个多余的动作,一个多余的表情都没有;不敢相信这帮苦等一个下午的陈迷,面对偶像这吝啬的八个字,不吵不纠,安静,干净利落,同样一个多余也没有。

陈绮贞的助理、唱片公司企宣小唐告诉我:有的歌迷是从南京、成都飞过来的。上午先有签售,带来的500张唱片全部签出,连带给我的样片都拿出来应急了,当场签给了歌迷。她也不解,她经历过许多艺人的签售,其中,小众歌手的签售最火,比大牌明星都火。而且,这些歌迷安静,内在,执着,疯狂得很坚定。

小众歌手名声大振,小众比大众更疯狂,是近年才有的新现象。除了陈绮贞、陈珊妮、苏打绿、林一峰,台湾最近的新宠是张悬,大陆最近的新宠是左小祖咒、李志。在他们的盛名之下,还有更小小众的小众歌手,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数量多到不可计数。小众歌手的名声可以很小,但其铁粉圈儿的坚定和热情,一点都不会小。小众歌手常给人很文艺的感觉,但你若问他(她)文艺是什么,连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小众歌手各种各样,但必有一点一样——有点怪。大众对这种怪莫名其妙,小众对这种怪欣喜莫名。比如张悬,旋律怪,歌词也怪,有些歌对着歌单,也不知道她想说什么。但小众喜欢极了这一点。觉得酷,耐琢磨,有意思。

小众人数不多,但也不能少。人数不多,显得珍贵,由此而有我的、家藏的、小圈子的私密和亲密感;人数不少,才会热烈,由此而有聚之乐之共鸣之的鼎盛和热闹;二者缺一不可。城市休闲报刊,网络豆瓣题吧,成了小众窃窃私语的热闹聚会之所,正是这些地方,才是滋生这种新型流行现象的新的媒体土壤。城市休闲报刊的编辑,正是小众歌手的同一阶层,所谓小资、白领、时尚一族是也,因为正对编辑的口味,发行量不大的小众歌手,却拥有了在城市传媒传播最热火的景观。豆瓣和主题吧,提供私密的传播渠道,正好给文艺青年、热爱码字者一个出口。小众和小众歌手,就在这出口上相遇,相爱,合成为豆瓣的最热词汇、主题吧的最暖空间。

小众的疯狂内在坚定,小众的忠诚昂贵坚固。陈绮贞一本书(《不厌其烦》),里头一堆拍得颤抖、不知所云的图片,连续好多页毫无内容的白纸,一些不明究竟的涂鸦,加上十来篇自言自语,厚厚一本居然卖断市。左小祖咒的双张专辑(《你知道东方在哪一边》),标上500元一套的天价,专网订购,决不打折。李志一人一琴在酒吧演出,入场券高达60元,要买唱片另付100元,李迷照样捧场,其演出视频被各网竞贴,被万人逐看。外人看不懂,觉得这丫和这丫周围的家伙们,一定疯了。

优秀的小众歌手,名声必大,终究有一天,大到了大众皆知,于是上演小众疯狂的最后一幕:此时,只有少数人知道的秘密感消失,稀有的珍贵感消失,独属于我的偶像的亲密感消失,小众歌迷分化、涣散,憾然痛呼偶像向大众投降了,变得流俗、庸俗了;而小众歌手此时有了更多的资源,有了更大的追求,词与曲显得不那么怪了,配器更大气了,录音品质更精美了,好像在印证他(她)少数铁粉的臆测。

陈绮贞、陈珊妮、左小祖咒,眼下正走到这一步。听,那争吵声!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本文纸媒版本载《心理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