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刘家昌唱刘家昌

(2010-01-22 10:31:04)
标签:

杂谈

本文纸媒版本载《财富生活》

这几年,已许久不露面的刘家昌不断传些动静出来。2003年,姜育恒搞韩国概念,把刘家昌搬出来。刘祖籍山东,40年代因战乱移民韩国,成年后又回到中国,到了台湾。姜育恒和他经历类似,说刘氏创作所采用的韩国旋律及语气,没有谁比他更懂。结果弄出一套两张共24首《刘家昌之歌》出来,恶狠狠的唱法愈加变本加厉,把刘家昌搞得很姜育恒。

2001年,退隐于美国多年的刘家昌跑到上海去置业,2005年更因夫人甄珍思乡心切,定居到了香港。06年6月,受邵逸夫力邀,刘家昌在红馆开了7场音乐会,旧友新朋、老将新星齐齐捧场,尤雅、甄妮、许景淳、李克勤、郑嘉颖、容祖儿、陈奕迅、陈松伶、邝美云、古巨基、许志安、郑中基、黄凯芹、苏永康、陈慧琳纷纷献声。像是一场繁华大戏步入了落幕前的高潮,又像是当年的旧繁华遇到了新景,变得更繁华。这场演唱会恋情依依,风光一时无两,却只道是“往事只能回味”。

但是唱刘家昌,谁也没有刘家昌本人唱得更好。20年前,那张《刘家昌作品集》给我留下了印象,却是遍寻CD不得。没想到2006年8月,一贯惜口如金的刘家昌,竟由百代一下子推出三张“深情系列”,全部新唱新录,水平又比20年前更上了一层。

这三张唱片,分别是《1、华语歌星金曲》,《2、邓丽君作品》,《3、畅销电影金曲》。年轻时候,刘家昌是个连神仙都要嫉妒的快手。1961年开始写歌,35年写了1300多首;1967年初执导筒,24年编导了电影近百部。现在自己出唱片,只是舀了一瓢水出来,区区28首,若说短,分明又有一股岁月悠长的滋味。

刘家昌最流行的年代,是1970和1980两个十年。1969年尤雅以《往事只能回味》大红,在只有1600万人口的小岛上竟是大卖了400万张,这是刘家昌飞黄腾达的开始。

作为站在邓丽君、尤雅、翁倩玉、萧丽珠等一批七八十年代歌手幕后的人物,刘家昌作品完全是时风的创造者,又是时风的产物,与当时整个流行风尚如出一辙。如果能用一个词概称这类歌曲,或可称之为“东方小调”。这些歌曲沾了些老派的爵士风,却是中国古典诗词和小曲在现代的延续。这派歌调长风浩远,无法辨其宗。姜育恒说它有韩腔,我辨不出,却分明听出在旧上海、在时下江南闽粤依然盛在的华人气韵。

有人说刘家昌曲风特殊1,其实刘的创作极其“非个性”。刘的歌词,不管是他写的还是他的老搭档孙仪、琼瑶写的,如果你不是背下来,许多歌词唱了什么,听完后往往一片空白。可以说,刘家昌写尽了所有那些老生常谈陈辞滥调,写景、咏物、抒情、言志、惜时、伤秋、知足、戏情、思春、怀乡、爱家,一千年前就这么写,现在还这么写。不说事,不提人,忧愁就忧愁,寂寞就寂寞,怎么忧愁寂寞不说;思春就思春,浓情蜜意就浓情蜜意,怎么思春和浓情蜜意欲言又止、似诉未诉、将说还休、顾左右而言他。中国诗不太看重叙事,极端漠视细节,喜欢笼而统之地写,不求个性,又喜欢以情状物,十足一个抽象派具象写法。刘家昌写了1000多首这样的歌,每一首歌里都没有他的个人,即使在他苦闷彷徨,最有话想说的时候,也坚决地不提生活、不谈自己。所以要从歌曲里看到刘家昌是很难的,要概括刘家昌的个人风格,同样难。

但在今天的歌坛气候下,刘家昌的作品,分明地又很个性。一篇词没几个字儿,一首歌就是那么两句,现在还有谁这样写?但就是这样的两句旋律,韵味足得却可以把人化掉,绕呵绕呵在你脑子里盘旋不去。

刘家昌的作曲有点像是古典文学中炼字的技巧,又像戏曲中的行腔,讲求的是个韵味。他的旋律一字一顿,一个音一波三折,有种说法称此为“刘派转音”。这样的作曲注重的是字音的设计,关注点全放在如何把一个句子说好,说得声情并茂起伏跌宕韵味流转不息。字与字、句与句之间往往又留有很大空白,让情绪和气息丝丝不绝(觉)尽入毫端。《雾》、《海鸥》、《云河》、《诗意》、《一帘幽梦》、《秋诗篇篇》都只几十个字,却唱得风生水起千丝万缕细腻到了极致。中国人常常落寞,常常浪漫,常常衬着悲愁和哀而不伤的底色。旧时的歌让人静下来,抚平千种心绪,现在的歌天花乱坠,让人动个不停。

要说刘家昌的歌都是些小歌,但刘家昌唱得好,把小歌唱得大气,唱得浓。刘家昌落口重,声音老,唱腔里有岁月。63岁的男人腔,白水也酿出了酒味儿。《梅兰梅兰我爱你》毫无从前的生硬,简单曲谱原来有那么大的弹性,让人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在最好的演唱里,节奏从来不是均匀的,拍子从来不是死的。歌艺的至高境界绝不是控制喉咙里那块肉,唱得毫无瑕疵地稳定,而是感情自然起落,像质量不均、质地不匀、快慢不定的水,在高低蜿蜒软硬不同的地势下流淌。

唱刘家昌,姜育恒也做到了这一点,姜处理歌曲的独特其实是很显著的,做出了刘氏歌曲最风格化的一例。但姜育恒唱得太痛、太伤、太紧了。太痛太伤太紧就不是刘家昌。刘家昌的歌虽然重情,却也有一丝游戏、风流、弄情的成分。嘴里说着“只要为你活一天”,心里想的决计不是殉情,嘴角一定带一丝笑,有一分话到了这戏份上的妩媚。当年尤雅、凤飞飞、高凌风唱刘家昌,都有这样的一分轻佻、俏皮味道,绝对不会是偶然。

现在,刘家昌把风流和戏弄都收起来,把这些歌曲唱得深,唱得重,唱得正。一把老嗓子,像雪茄和浓茶,没别的意思,只是一个情字;没别的味儿,只是一段情浓。要说刘家昌真是个简单的人,他在采访中反问记者:“人除了爱情以外还有什么你告诉我,我就不知道。”这话从一位63岁的老人口里说出来,浅薄也有了几分重量。

有一个悬疑是,《我家在哪里》的旋律。它与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非常相似,刘家昌却不提贝多芬,只署上自己的大名。我很佩服这首歌的意境,包括其情与景,词与曲,甚至词的叠音、发声与音乐的咬合,默契程度如此之高,令人讶异。但如此著名的两段音乐相似到这个地步,20年来竟无人提及,也令人讶异。

2006年11月2日

注释:1、见王祖寿《刘家昌创作记事》,刘家昌《深情》系列唱片附送内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